珠晖区茶山坳镇中心学校:玩转科学小实验 巧辨生熟鸡蛋
"老师,我的鸡蛋转起来了!""哇,我的怎么晃晃悠悠的停下来了?",10月21日,珠晖区茶山坳镇中心学校开展"旋转的鸡蛋"趣味科学实验活动,孩子们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对比,轻松掌握辨别生熟鸡蛋的小窍门,在实践中感受科学的奇妙魅力。

活动伊始,科学老师手持生、熟两枚鸡蛋,向学生抛出问题:"不用打破蛋壳,怎样快速区分哪枚是生鸡蛋,哪枚是熟鸡蛋呢?"带着疑问,学生们分组领取实验材料,在老师的指导下开始操作。同学们小心翼翼地将鸡蛋放在光滑的桌面上,用手指轻轻一拧,让它旋转起来。很快,细心的同学们就发现了巨大的差异:有的鸡蛋旋转得又快又稳,像个小陀螺;而有的鸡蛋却显得"懒洋洋"的,转动缓慢且不稳定,仿佛喝醉了酒。
随后,科学老师结合"惯性"原理进行讲解:原来,熟鸡蛋的内部是凝固的固体,当蛋壳开始旋转时,整个鸡蛋就成为一个整体,所以它能平稳地旋转。当我们用手轻轻一碰,它就会因为阻力而立刻停止。而生鸡蛋的内部是液态的蛋清和蛋黄。当蛋壳开始旋转时,内部的液体由于惯性,仍想保持静止状态,会阻碍蛋壳的旋转,所以它转得慢且不稳。当用手轻触使其暂停时,内部的液体仍在流动,这种"滞后"的力又会带动蛋壳重新晃动起来。

"太神奇了!我以前只知道鸡蛋能吃,没想到它还是一个‘科学老师’。惯性这个知识听起来很深奥,但通过这个实验,我一下就明白了!""我最喜欢动手做实验了!自己转一转、看一看、比一比,答案就自己‘跑’出来了。我觉得科学就像侦探游戏,充满了乐趣!""这次实验太有趣了!原来旋转鸡蛋就能区分生熟,刚开始我以为生鸡蛋转得更快,结果实验结果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通过老师的讲解,我明白了惯性的作用,现在我回家还能教爸爸妈妈这个小技巧呢!"孩子们纷纷分享着自己的感悟。
"此次活动以生活化的实验素材为载体,将科学原理融入趣味操作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更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将持续开展此类科学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悟,激发科学探究热情,提升科学素养。
图文:吴显芳
一审:徐超成
二审:邓诗礼
三审:陈华俊
湘公网安备 4304050200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