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访体会
晚风吹拂田野,日光余威未尽。为落实珠晖区教文体局关于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三个三”一系列行动的“教师家访”活动,按照学校暑期工作安排,我和校行政成员冯永康以及169班班主任刘浩一行,带领着几个兴高采烈的学生,穿行在金甲岭附近的乡间小路上。虽然气温不低,但活动的开展如一阵凉风吹过,使我倍感清爽。
根据学校分配的工作任务,我们走访八年级169班,总共43名学生,我家访了其中6名学生,其中不乏学困生。该班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良好,但在家里却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一样。放假后,不学习,不写作业,整天看电视、录像,整宿上网,什么家务都不干。这些学生既不关心家事,更对天下事不甚了然,这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直接导致其课外知识极度欠缺,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必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现就家访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1、选择合适的家访时间。现在大多数农村学生属留守学生,其监护人多为爷爷奶奶,之前我曾在早上试图进行家访,但遇到的情况多是家中无人。之后我又知道,在晚上家访合适,此时学生、家长都正在家里,家访时我与家长交流,学生也参与其中,可以更方便直接与学生及家长沟通、协商,对学生的触动会更大,更能解决问题,达到预期效果。
2、家访时应对学生作出客观评价。现在的学生,家庭情况比较复杂,一部分学生父母离异后,根本没人肯管他们,在性格上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缺点,此时教师应以鼓励为主,不能一味进行批评教育。学生在家,大多厌烦家长的唠叨,此时再进行“批斗”,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所以,应在学生和家长面前客观分析学习情况,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状况有正确的认识,以平等之心对待学困生。
3、具备爱心和童心。教师要维护良好的课堂秩序,首先是学生必须喜欢老师,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所以,教师应对学生像父母对孩子一样,在学习和生活上给予一定的关注,并不厌其烦地教导。在教好知识的前提下,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课间主动与学生交流,能真正和学生成为朋友。只有这样,以爱子之心爱生,以童心去接近学生,才能使学生接纳我们。
正因为本次家访做到了以上三点,家访效果很好,使我获益匪浅。
1、对学生有了更全面的了解,与家长达成共识。对于不少问题学生,通过与家长的交流,对学生有了全面的了解,对其家庭情况,家庭组成有了全面的认识,能结合不同实际对学生因材施教。与大多数家长达成共识,以学生的学习为主,培养学生全面的人格,正确的学习观及人生观。
2、教给家长正确的教育方法,及时地避免学生问题的产生。有些学生虽然各方面表现良好,但处于思想情感多变边缘,稍有不慎,就会误入歧途。现今社会各种诱惑层出不穷,学生了解社会的渠道多种多样,在校教师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念以及方法,在家就必须由家长来进行监督,对学生接受的信息进行筛选、辨别、指导,及时避免各种问题的产生。
3、协调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在家访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了客观的评价,并给予正确的指导,使学生从内心真正对教师消除排斥心理,并端正学习态度,进入良性发展阶段。
总之,家访既是教师对学生情况的了解过程,也是学生及家长对教师的认知过程。在给学生家访的同时也给自己上了一课,我强烈感受到家长对学生的殷切期望,深感责任重大。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不能有丝毫懈怠之心,并将付出百分百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