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页面: 首页  > 珠晖区教育局 > 教育动态 > 最新消息

聆听菁师优课 品赏魅力教学

              
【字体:

  九月的长沙,秋高气爽。9月16-17日由湖南省教育学会举办的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精品课堂教学展示暨中小学校长校务管理研讨会(语文)在湖南广播电视大学成功举行。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师,得以参加这样高规格的教研活动,我感到非常荣幸,也非常珍惜这样的学习机会。

  会议上众星云集,蒋军晶、武凤霞、陈琴、朱爱朝、管建刚、徐栋、王昭文等来自一线的全国名师们纷纷登台授课,展示了精彩纷呈的精品课堂教学,并就小学语文教学的“阅读教学”“经典诵读”“作文教学”“绘本教学”几个专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专家们风格各异、精彩纷呈的课堂与讲座,浸润着她们对语文执著研究的心血。让我对小学语文教学的理念,有了更新的认识,也为我在以后的教育之路上,立起了一盏指明灯。

 

  一、群文阅读

 

  浙江省特级教师、群文阅读教学名师蒋军晶老师于八点准时开课,他执教了一堂别开生面的《武松打虎》的群文阅读课,为我们诠释了群文阅读教学是如何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的。

 

  《武松打虎》这堂课上,学生三读三议,自读、默读、细读文本时间达到18分钟,交流时间达到20分钟左右蒋老师通过让孩子比较《李逵杀虎》、《熊阔海打虎》与《武松打虎》的不同,体会武松是一个“人”在打虎;再通过整理、填表格,让学生再次细读《武松打虎》,巧妙引导学生了解后几次打的“虎”是另有所指;传达了信息整理、验证性细读的阅读方法与技巧;引领孩子们多角度、多面向地阅读文本,训练了孩子的辩证思维,倾听与表达的能力、组内交流与团队协作的能力、小说的阅读与欣赏能力,还附带了对网络文章的评论能力……这样的语文课,打破了传统语文教学的范式,这样的群文阅读,让语文课充满了语言的张力、思维的张力、生命的张力。

  通过学习我对群文阅读有了新的认识,以前我总顾虑如何落实字词等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现在知道这些我们应该放到平时的课程学习中去。同时,群文阅读议题的选择要考虑学生兴趣和学生的发展;选择的文本不宜过长,要贴近学生生活,富有童趣,否则只会浅尝辄止,达不到阅读的目的。课堂上,如果要让学生读“一群”文章,就意味着教师要去读更多的文章,去寻找同一个主题的文章,对大量的文章筛选之后给学生去读。这样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可以拓宽孩子的阅读视野,有利于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能力。群文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让学”,老师不宜过多引导;要注意提问的适度;处理好策略、方法与兴趣之间的关系,我们进行群文阅读不是教文章,而是教给学生方法,使他以后阅读类似文章能形成链接。

  二、素读经典

 

  陈琴老师是国内国学经典教学的大师,她的“歌诀踏浪式读”法,独树一派,自成一家,被媒体誉为“素读经典课程第一人”,成功地解决了百年来经典教学课程化的问题。所教班级的学生经六年学习后皆能达到“背诵十万字,读破百部书,能写千万言”的课程目标,在不增加课时量的前提下,能通背“四书”、《老子》《庄子》《金刚经》《易经》《皇帝内经》《诗经》及上百篇经典散文。

 

  在让人昏昏欲睡的下午,她执教的是《诗经·王风·黍离》 ,陈老师在入短韵长、平低仄高的吟诵中,体现着古诗词的经典之美,对孩子们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教导,一曲《诗经·王风·黍离》感动了在场的所有人。之所以用“一曲”,是因为她与众不同的素读教法,她将“一首”诗吟唱成了“一首歌”,还原了诗歌的本色。也正是有了这一曲《王风·黍离》,我才深深体会到原来“诗”和“歌”密不可分,诗的感情竟然是可以唱出来的!唱诵出来的诗歌才是更能让人感受到诗歌中富含的感情!

  课堂上,她将“歌诀踏浪式读”法应用得酣畅淋漓,古诗吟诵贯穿始终。上课开始,陈老师歌诀诵读,连读几遍。在陈老师的带读下,这种新鲜而富有韵律的读诗方式,一下子点燃了孩子们的兴趣,他们雀跃不已,纷纷模仿,读得兴致勃勃。然后陈老师逐段出示《诗经》翻译的白话文,文白对读,合辙押韵,通俗易懂,津津有味地读上一遍,孩子们就轻轻松松地疏通了诗意。接着,陈老师用绵长的音调,悲情的吟诵,深厚的文学素养,向我们传达着这样一份“黍离之悲”,让闻者肃穆,听者落泪……

  “学而贵在得法”。我最佩服陈老师的是她能循序渐进地教会学生吟诵的方法——“平长仄短,依字行腔”“一二声平三四仄,入声规则很奇特。平长仄短入声促,韵字平仄皆回缓。”陈老师不是仅仅教孩子学会吟诵该首诗篇,而是把吟诵的技巧和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依据方法能够自己去揣摩、练习。在理解“黍离之悲,忧国之悲,家国情怀”时,陈老师又拓展到其它诗词《示儿》《望大陆》。这不仅是一节原生态的语文课,还是一节有传统文化素养的语文课。她把只有在大学才学的专业知识,如此巧妙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并且把方法教给学生,把这古老的经典吟诵方法传递给了祖国的未来。

  三、指向写作阅读

  管建刚老师是国内作文教学改革的引领者。他的观摩课《推敲》针对高年级学生学情,主要分三个环节:检查预习、朗读片段、指向写作。管建刚老师的课没有过多地讲解课文内容、分析人物、理解语句,而是把重心放在了引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运用文本材料指导写作上。管老师向孩子指出了正确的朗读方法,在合适的地方停顿、换气。听了管老师的课,真正感受到一种新的并且正确、科学的教学观念,如果教一堂课只是教一篇课文,那么我们教师走进了误区。教学最重要的不是告诉孩子课文说了些什么,而是让课文成为我们教学的材料,成为孩子掌握语文素养的工具。管老师就是基于五年级学生写作存在的废话太多的问题,让《推敲》这篇课文在老师有意引导下向孩子渗透正确的写作思想:与作文主题无关的话不写。

 

  管老师在讲座中谈到:指导学生作文的最大秘诀就是——让孩子用自己的话写作,说真话,写自己的或是身边的“那点破事”;极力夸赞孩子们的作文(哪怕只有一个词写得好),是管老师点燃孩子写作兴趣的又一秘诀;他还说,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孩子们的生活就是一个巨大的写作金矿;老师不要刻意去制造“作文生活”,不要让德育“绑架”孩子们的作文。言谈间见功底,细微处显才情!

  四、绘本阅读

  亲切随和的王老师,用台湾特有的腔调给大家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绘本阅读课。阅读是语文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它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低年段孩子在识字量有限的情况下,绘本就成为他们喜闻乐见的一种读本形式。绘本阅读要读的绝不仅仅是文字,而是在反复阅读中去体会、感受它。这次王老师带来的《每一个善举》一课,首先就以课题为文本的切入点,问孩子们“善举”是什么?接着她将绘本中的一些画面部分出示出来,用一个个问题循序渐进的引导孩子们去观察,大胆想象。这样观察了几幅图片后,在台下听课的我着实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还没明白这样设计的意图。直到她再次将这些完整的绘本插图出示时,我才明白老师的良苦用心。将前面对故事情节的大胆推想与现在所看所想进行对比,真正让孩子们记忆犹新。在这一过程中,既打开了学生的思维,又训练了孩子们“说”的能力。最后王老师用她亲切温婉的声音娓娓述说着故事,带孩子们走进故事中,在故事中明理悟情。在这次听课中,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王老师总是能巧妙的引导孩子们去思考,不矫揉造作,又润物无声。同时她还特别重视学生阅读后的独特感受,并联系生活实际来谈谈感受。比如在本课最后,克洛伊要向转来的新同学玛雅道歉时,王老师就以假设你就克洛伊,你想对玛雅说些什么?并写下来,这样让学生在读完之后将感受体会也能写出来。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诸位名师的教学理念在会议礼堂里冲撞出了思想和希望的火花,最重要的是给我们目前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不管是“群文阅读”、“素读经典”还是“指向写作阅读”亦或是“绘本阅读”,这些新的理念都将源源不断为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教育长河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我们教师从事教育的重要目标;我会以这次学习为契机,在自身的课堂上去实践,去研究,去探索,从而不断地提升自我! (通讯员:邓春华)

 

 

主办: 珠晖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承办: 衡阳市珠晖区教育局  地 址:湖南路车站坪213号   网站标识码:4304050007

湘公网安备 43040502000121     备案号:湘ICP备10003342号-1     网站技术维护:0734-3331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