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晖区湘江流域粪污综合治理技术服务方案

              
【字体:

为大力配合湘江流域粪污治理工作,防治畜禽养殖污染,促进养殖业发展方式转变,保护和改善湘江流域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相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两型社会”建设和“美丽衡阳”建设要求,坚持“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综合治理方针,以改善湘江流域环境质量为立足点,积极探索养殖业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着力优化技术路径、完善服务方式、创新组织管理,提升科技服务水平,提高科技管理效能,为推动湘江流域养殖业布局调整,为湘江流域养殖业和社会生态环境平衡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目标任务。   按照《衡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衡阳市湘江干流及城区蒸水河两岸500米范围内生猪养殖场关停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衡政办函[2014]71号)要求,遵循养殖业粪污治理的客观规律,集中科技力量、科技投入、科技要素,优化组合,对包括湘江流域在内的全区养殖业发展区域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面完成湘江东岸500米内规模养殖场(户)关停搬迁工作规模养殖场粪污综合治理工作  

  三、重点工作  

(   一)、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当好政府参谋  

1   、组织开展湘江流域养殖场关停拆迁和粪污治理专题调研活动,加强养殖业生态系统调查和环境监测、养殖业产地环境要素调查与分析,为政府制订湘江流域污染治理“一号工程”养殖场关停拆迁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2   、公布市人民政府发布的《关于城区和旅游风景区畜禽养殖区域划定的通告》,全区张贴。  

3   、制订《珠晖区   湘江东岸500米内生猪养殖场关停工作实施方案》,依法划分畜禽养殖区域,科学提出关停目标任务、补偿标准、工作措施、考核办法等,供政府决策参考。  

4   、开展对湘江东岸500米内生猪养殖场的测量和关停拆迁工作,逐场建立档案。  

(二)、   广泛宣传湘江流域粪污治理政策法规,营造推进养殖场关停工作的良好氛围。  

1   动员全民参与。高密度、多视角、深层次宣传《规模养殖场污染防治条例》、《湖南省湘江保护条例》、《湖南省湘江污染防治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衡阳市湘江污染防治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珠晖区湘江污染防治第一个“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等法律政策,宣传湘江保护与治理“一号重点工程”会议精神,全面报道工作动态   公布《衡阳市关于城区及旅游风景区畜禽养殖区域划定的公告》,在全区范围内张贴,   形成人人关注、户户参与的良好氛围。  

2   、开展调查走访。组织   责任心强、懂政策、懂技术、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深入基层挨家挨户找养殖户谈心,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打好“感情牌”、“政策牌”和“技术牌”,倾听养殖户的意见,帮助养殖户解决养殖生产和关停搬迁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关闭禁养区内的养殖场做好思想准备。  

(三)、加强粪污处理主推技术筛选、推广和培训工作,提高粪污处理科技含量。    

1   、组织培训。充分发挥畜牧业务部门、各级养殖协会、合作社的作用,举办粪污治理和关停工作主题培训班,并大力开展生动活拨、形式多样的科学普及活动,办实事、求实效,做好服务工作。  

  2   、开展粪污处理模式的筛选、推广。根据不同养殖场的业主意愿、养殖场规模、现有养殖设施、土地(农田)资源条件、技术资金实力等综合考虑,确定最优治理模式,中小规模户重点推广“猪+沼+果(蔬、林、粮)”农牧结合模式,大型养殖户重点推广沼气发电综合利用模式和有机肥利用模式。  

3   、加强对畜禽养殖场粪污治理项目的指导。按照批复和各场实际逐场制订实施方案,指导项目实施,加强项目管理,严把项目申报关、实施关、资金关、验收关。  

四、工作措施  

1     加强组织领导。   坚持科教兴牧战略,加强政府对农业科技的组织领导。建立区、乡、村、养殖户信息沟通平台,形成高效协同机制,统筹配置畜牧兽医科技资源。明确各乡镇(场)畜牧兽医技术推广单位的责任,强化联合协作,形成工作合力。   区畜牧水产局成立以杜阳春副局长为组长的技术攻关小组,畜牧、防检、等科室和各乡镇动物防疫站站长为成员,负责调查研究、制订方案、宣讲政策、工作指导、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及其他相关工作。  

2   、加大科技投入。   加大财政对养殖业粪污治理的科技推广投入力度,加强基层技术推广体系科技能力建设。鼓励养殖户主动开展粪污治理工作,引导龙头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强度。加强经费监管,规范经费使用,提高养殖业科技经费的使用效益。  

  3、营造技术服务氛围。重视科技人员的选拔、任用,提高科技人员的待遇,激发科技人员开展科技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加强创新文化建设,弘扬甘于寂寞、勇攀高峰的科学精神和艰苦奋斗、献身养殖业的奉献精神。加强宣传引导,表彰奖励养殖科技优秀人才,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养殖科技发展的良好氛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