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洪堤建管工作的视察报告
第四期
珠晖区政协办公室 2015年2月13日
关于防洪堤建管工作的视察报告
为了加强我区防洪堤建设管理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区政协于2014年12月11日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全区防洪堤建设管理工作进行了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区堤防设施现状
珠晖区境内有湘江、耒水两条河流,共有11条堤段,全长76.68公里,保护面积87?平方公里。从2006年开始,区政府通过更新观念,抢抓机遇,狠抓项目建设,共整修加固防洪堤31公里。其中耒水白鹭湖段防洪堤,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投入资金5000多万元,防洪标准达到了50年一遇。茶山防洪堤花了四年时间,对滑坡、崩岸和涵闸等进行除险加固,共投入资金2480万元,防洪标准从5年一遇提高到了10年一遇。东阳防洪堤投入资金1600万元,对该堤防的坪田段及兴田段进行提质改造,两处工程目前已完成总工程量的80%。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防洪功能不强。我区现有堤防大多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土质疏松,堤身单薄,管涌、渗漏情况非常严重,病险隐患多,综合利用率低,抵御洪水能力偏差。近年部分进行整修加固,因纳入中央和省的项目困难很大,造成我区防洪堤建设与全市水平相比依然滞后。
2、经费投入不足。防洪堤建设资金是由中央根据上报项目,要求地方按1:1配套投资,因项目原因争取的资金本来就少,而市、区两级财政配套资金投入难以落实,致使按设计要求完成的项目不能如期完成,影响了工程进度和质量。同时,由于农村取消“两工”经费后,农民群众自筹办水利的意识和能力逐年下降,导致堤防建设相应滞后。
3、堤防管护不力。我区没有专业管理人员和经费,上级水利投资绝大部分用在工程建设上,存在只建不管的现象。杂草、树木丛生,严重影响防汛抢险工作。河道采沙砾几乎是掠夺性的,有的已经严重威胁堤身安全。防洪堤附近村民随着家用小车的增多,到处在防洪堤上乱破堤开路口,也严重影响防洪安全,还有的在防洪堤上乱搭乱建乱种,出现边建边毁现象。
4、管理体制不顺。一是市区两级体制不顺。市政府主管防洪堤建设、河道砂砾资源拍卖、防洪保安资金收取,管护责任在区一级,造成建管严重脱节;二是区乡两级体制不顺。属地管理责任不明,也存在建管脱节;一些堤防附属设施管理缺位,职责不清,如沿河一带的排灌机埠管理较乱,有村组负责的,有乡镇负责的,有区移民局负责的,有区水利局负责的。
三、几点建议
1、要理顺体制。(1)区政府应积极与市政府协调,理顺体制,实现责、权、利相统一的工作机制,争取市政府将河道执法和堤防建设的责权下放到区里;(2)要明确乡镇属地管理责任,将防洪堤及配套设施的日常监管交给乡镇,并给予一定的经费保障;(3)区政府要成立专门机构,强化防洪堤的建管。建议成立“区防洪堤管理站”, 配给专门编制和经费, 归口区水利局管理。
2、要统筹建设。一是要将防洪堤建设纳入全区“十三五规划”中;二是要把城市防洪工程建成重要的水利旅游景观,紧紧围绕湘耒这两条水资源,按照“以河为轴、两岸发展”的“一河两岸”城市总体规划,走以水为魂、城依水建、人依水居、借水造景、人水亲和的开发建设之路,全力打造“珠晖园林城市”, 加快推进耒水两岸和湘江南北段风光带建设;三是争取国家和省市支持,借助湘江流城治理,全面整修防洪隄;四是区发改、财政、水利、移民等部门要想方设法争资跑项,尽力整合资源,解决堤防建设的一些突出问题。
3、要强化管理。要加强防洪堤管护工作,做好宣传教育,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加大打击毁堤、损堤力度。建议区政府专门印发《关于加强全区防洪堤管理的公告》,并适时组织相关部门开展集中整治破坏防洪堤的行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