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铁路博物馆:藏在保卫里的时代记忆
地标,是一个城市的文化高地和精神旗帜,也是一方热土穿越时空的根脉与灵魂。
近年来,衡阳涌现了一大批自带社交流量,深受网民青睐的“网红新地标”。这些“网红新地标”,也许是见证历史的红色热土,也许是承载记忆的文化场馆,也许是风光宜人的旅游景点,也许是看见乡愁的老街古居……其中,衡阳铁路博物馆就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记忆。
衡阳铁路博物馆由原衡阳铁路管理局旧址改建而成,坐落在珠晖区保卫里1号。“红楼”是铁路人对原衡阳铁路管理局旧址的简称,它始建于1950年,2015年被列为衡阳市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被列为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看着它,人们就会想起衡阳铁路的往昔,感叹衡阳铁路的发展和变化。
上世纪30年代以来,粤汉铁路管理局、湘桂铁路管理局、衡阳铁路管理局、衡阳铁路分局先后设在衡阳。衡阳铁路从诞生之日起便与时代同历风雨、共铸辉煌,形成了深厚而独特的衡阳铁路文化。为纪念这段历史,中国铁路广州局集团有限公司决定在原衡阳铁路管理局旧址筹建衡阳铁路博物馆。
整个博物馆分为内外两部分。內馆陈设丰富,共有4个主要展厅和5个专业展室,还有局长办公室展室和影像室。4个主要展厅以历史发展的脉络,详细介绍了衡阳地区铁路一个世纪的发展历程,全面再现了广州铁路的发展全貌。5个专业展室主要展出粤汉铁路、湘桂铁路建成后,衡阳铁路客货运输、机车车辆、通讯信号、供水供电、工务、辅助保障等单位的设置、调整、变化以及技术装备升级换代等历史“轨迹”,让人从中感受衡阳铁路的发展变化。整个內馆以全景、立体的形式,运用图片、绘画、场景还原、多媒体等艺术形式与手段,再现了衡阳铁路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浓缩了几代衡阳铁路人的创业史、奋斗史、发展史。
除了“红楼”内的展示内容外,博物馆还设置了馆外展览部分。在“红楼”的左侧,铺设有几十米铁道,摆放着建设型蒸汽机车和一列S12型守车,并设立有一块“衡阳”的站牌。建设型蒸汽机车是新中国成立后制造的第一台干线货运蒸汽机车,全长23.39米,构造时速为85公里每小时,牵引力为250千牛。现存建设型蒸汽机车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守车,曾经是编入货物列车尾端,供运转车长值乘工作使用的车辆。随着货物列车列尾装置技术的发展,守车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被淘汰,到目前,守车已经退出我国铁路运输历史。
在“红楼”前的铁路文化广场上还摆放着一个名为《团结·奋进》的雕塑,其车轮寓意着飞奔的列车,摇枕表示着展翅的大雁,车钩相连如同“挽臂”“握手”之意。象征着广州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衡阳市人民政府和衡阳人民紧密团结、奋勇进取,象征着衡阳铁路建设发展中“政企携手”“路地共建”“辉煌同铸”。
在“红楼”后面的围墙上,还刻有体现广州铁路局集团有限公司辖内湘、粤、琼三省的大幅风景浮雕。墙边摆放了10对红白相间的醒目车轮。在侧面墙边,安放了一些曾经在衡阳铁路线上使用的铁路器材,也是难得的铁路文物。
衡阳铁路,它有着不一般的历史。从1936年9月粤汉铁路穿越衡阳大地开始,已走过80多年的风雨。这里,曾经是粤汉铁路管理局、湘桂铁路局和衡阳铁路管理局的所在地,留下了厚重而独特的铁路文化,特别是遗存了众多的铁路文物,写就了辉煌的一页。在新的世纪里,紧随着中国铁路大发展的步伐,又正在加速崛起。现在,已有京广高铁、京广普速铁路由北朝南穿越而过,并与衡柳铁路、湘桂普速铁路相接向西,吉衡铁路则往东连接起京广、京九两条最重要普速铁路,怀衡铁路连接京广、沪昆两条高铁干线……6条铁路线在此构筑了全国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
无疑,衡阳铁路博物馆的建成,将留存下中国铁路历史上这一页难忘的篇章,不仅可为市民提供一个参观和休闲的地方,也将建立起一个衡阳铁路文物收藏展示、宣传教育的公益性文化场所。
曾经在衡阳铁路线上使用过的铁路器材。
建设型蒸汽机车和S12型守车。
衡阳铁路博物馆由原衡阳铁路管理局旧址改建而成,坐落在珠晖区保卫里1号。
衡阳局售票箱——1950年制作,在湘桂线上使用了33年。
铁路人出征抗美援朝时的情景展示。
使用过的老物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