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2020·扶贫路上丨让特别的孩子感受特别的爱
和平乡东山小学地处城郊,全校140余名学生中,留守儿童人数占三分之一,学校环境极为简陋。2019年,我调任东山小学工作后,勇挑教学、德育、扶贫工作重担。教育扶贫的关键是教育,我在学校教师大会上提出,以师生结对方式,实现点对点帮扶,让每一位教师走近贫困学生,了解他们、关爱他们,切实做到“教育扶贫,不落一人”。
作为一个学校教育的“领头雁”,我更不能让一个孩子掉队,失学!即使是残疾儿童也应当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送教上门”就是学校与家庭共同教育重度残疾儿童的一座桥梁。通过送教,我们更好地了解到他们的生活与学习状态。
小祥,今年15岁,是一名重度脑瘫患儿。2岁时,因一次高烧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他不能说话,行走困难,生活不能自理。我得知情况后,主动承担了小祥每周一次的送教上门工作。尽管小祥性格比较自闭,不能正常说话学习,我还抱着一线希望,通过耐心的教导和温暖关怀,帮助他慢慢提高认知和生活自理能力。
每周,我除了给小祥上课以外,还自掏腰包,经常给他准备水果、牛奶、玩具、课外书籍等小礼物,让孩子内心充满了暖暖的幸福感。从去年9月至今,我坚持每周送教上门一次,通过一个多学期的悉心引导,小祥有了很大的改变,生活自理能力也提高了不少。曾经自闭胆小的小祥,脸上的笑容一点点地绽开了,愿意开口说话与人交流了。孩子从最开始的无动于衷,各种不配合到如今逐渐表现出对学习的极大兴趣。看到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我发自心底里地为孩子感到欣慰和高兴。祥祥的父母也因此看到了孩子未来的希望,紧锁的眉头渐渐舒展。
在完成好日常教育工作外,我还经常深入贫困学生家庭宣传党的政策,了解学生和家长所需,积极联系当地村支两委,动员社会爱心单位,解决贫困学生家庭所需。我还特别注重乡村学校的基础教育,学校教学设备简单落后,积极向上级部门申请,给每个教室安装多媒体设备,让农村孩子也能拥有先进教学设备,缩小了城乡教育教学的差距。
作为一名从教20余年的党员,我必须身体力行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动员和引导教师和学生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为建设新时代文明和谐校园,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中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作者伍丹(珠晖区和平乡东山小学校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