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持续推进“六大强农”行动 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实施方案》的通知

              
【字体:

关于印发《持续推进“六大强农”行动 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乡镇、涉农街道区直相关部门:

《持续推进“六大强农”行动  促进乡村产业兴旺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珠晖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420         

 

 

 

 

 

 

关于持续推进“六大强农”行动促进乡村

产业兴旺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要讲话指示精神,落实“三高四新”战略部署,围绕“三高五区一跨越”建设,根据《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推进“六大强农”行动促进乡村产业兴旺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湘办发〔2021〕11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如下方案。

一、总体目标

2023年,努力实现以下目标:农业优势特色千亿产业进一步壮大,农产品加工业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2.8:1 。农业品牌对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全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达到25个以上,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农产品合格证、“身份证”管理全覆盖,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稳定在99%以上。农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现代种业创新取得重大突破,智慧智能农机产业链发展取得明显进步,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以上。农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二、重点工作

(一)深入实施品牌强农行动

1.深入推进品牌建设。按照“一乡一品”“数一品”的思路,整合地方和企业品牌资源,大力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性公共品牌。重点打造“湘江源”“东阳红”等区域公用品牌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关键作用,重点扶持力丰农业、衡洲农业、楚芳农业等省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品牌升级。

2.加大农业品牌宣传营销。鼓励农业品牌在衡阳东、衡阳火车站等重要交通枢纽和公共场所进行宣传推介,推进农产品互联网销售品牌化建设,加强农产品电商品牌包装和营销,深化与盒马鲜生、阿里巴巴和兴盛优选等电商社区平台合作,畅通农产品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大力推进农超对接,鼓励本地超市、企业在符合质量标准的条件下,采购本地农产品。加快培育农产品物流企业,规划建设一批农产品物流节点、现代仓储冷链中心和生鲜配送中心。

3.强化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增加优质绿色产品供给,落实特色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大力推行智慧监管,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与应急机制,强化工作指导和技术服务,防范化解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推行食用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制度,逐步实现区域公用品牌、地方特色品牌,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和注册商标农产品,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全面实行农产品“身份证”管理和赋码标识。

(二)深入实施特色强农行动

4.推进农业集群发展。在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建设、农产品加工能力提升、农产品物流仓储和销售等环节发挥优势,补齐短板。重点规划布局蘑菇、金甲岭萝卜等外销蔬菜产业集群。

5.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围绕“一县一特”“一特两辅”农业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加大对要素有效聚集,产业融合发展、产品特色明显、品牌效应突出、市场竞争力强、经济效益好的农业现代化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和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园的培育和扶持力度。

(三)深入实施产业融合强农行动

6.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实力。坚持“扶大、扶强、扶优”的原则,支持有基础、有优势、有特色、有前景、带动能力强的农业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十四五”期间,力争新增年销售收入0.7-5亿元的龙头企业达到6家。建立完善农民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发展的财政扶持机制,开展示范合作社、示范家庭农场等创建活动,力争“十四五”期间,新增省级现代农机合作社示范社5家、创建10家市级示范合作社、20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全区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0家。

7.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结合产业融合发展基础和农村特色产业优势,深入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扎实推进产镇、产村融合,规划建设一批产业强镇,力争创建1个省级农业产业强镇,1个农业特色小镇建设一批区域性和镇村田头仓储冷链物流设施,建立机制支持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出台支持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规范性文件,支持不同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

(四)深入实施科技强农行动

8.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示范。围绕我现代农业发展,对接院士或省市科研院校专家团队开展科技攻关和成果转化,重点研发现代农艺、现代智能农机、绿色生产、精深加工与副产品综合利用等高效生态技术。完善成果转化的分工协作机制,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引进、集成、运用、示范推广一批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带动形成一批先进适用农业科技成果的密集应用区和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引导支持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化服务组织等开展农技推广服务。

9.推动种业安全发展。加快推进种业振兴,加强地方特色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出台《关于开展全区农业种质资源普查的通知》并制定相关普查方案,利用三年时间,全面完成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的收官工作;实施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启动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摸清全区农作物、畜禽、水产等种质资源种类、数量、分布及主要性状等家底,挖掘一批特色优异种质资源。依托科研院所和种业龙头企业,加强珍稀、濒危、特有种质资源收集、保护与利用,为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打好种业翻身仗奠定种质基础。

10.加快智慧农机产业链建设。支持智慧智能农机产品研发,推动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技术与现代农业装备和农机应用相融合。加速推进水稻、油菜生产全程全面机械化,主攻水稻栽植、植保、烘干和秸秆综合利用等机械化生产薄弱环节,提高油菜收获、烘干、灭茬整地、秸秆综合利用机械化水平。

(五)深入实施人才强农行动

11.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培引计划。实施农村科研人员培育工程和农技推广骨干培养计划,实施科技特派员、科技专家服务团、农技推广员特聘计划等。开展农村电子商务培训计划,力争每村至少有1名电商业务人才。

12.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继续实施农民教育培训能力提升行动。推进乡村振兴带头人学历提升计划,重点培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种养加能手、农村创业创新者、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等四类人,兼顾有发展意愿和潜力的小农户。深入开展返乡下乡创业培训,推动农村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以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大户为重点,加大专项技术技能培训,提升产业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六)深入实施开放强农行动

13.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建设,支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认定。加大农业品牌推介,打响“食在大湾区、食材在珠晖”的品牌。

14.加快农产品“走出去”步伐。支持农产品出口企业开展国内外质量标准认证工作,重点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标准互认,通过农产品出口品牌认定工作提升我农产品产品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鼓励农产品出口企业积极参加中国国际食品和饮料展览会、“港洽周”、迪拜世博会“湖南周”活动、香港美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境内外展示展销活动。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保障。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分管领导牵头、农业农村抓总、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农民群众广泛参与的推进机制,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建立“月调度,季通报,半年总结”和工作提醒机制,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总结推介好的经验和做法,打造珠晖区“六大强农”特色亮点工作。

(二)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财政每年统筹安排资金用于品牌强农、特色强农、产业融合强农、科技强农、人才强农、开放强农等“六大强农”行动开展。在编制本级预算中,将“六大强农”行动作为支出重点,并整合相关涉农资金给予倾斜支持。

(三)加强金融服务支持。加快推进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完善政银担合作和风险分担机制,积极开展银企对接,建立健全“政、银、企”合作平台,稳步推进“惠农担”系列担保产品。鼓励融资担保公司为企业提供担保服务,支持各地采取担保费补助、业务奖补等方式,降低新型经营主体融资成本。鼓励保险机构研发涉农综合性商业保险产品,推动政策性农业保险和涉农综合商业保险共同发展。

(四)保障用地需求。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以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入股、联营等形式与其他单位、个人兴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开展乡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闲置宅基地、村庄空闲地、厂矿废弃地、道路改线废弃地、农业生产与村庄建设复合用地及“四荒地”(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土地综合整治,盘活建设用地重点用于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和返乡入乡创新创业。新型经营主体所用生产设施、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用地,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设施农用地规定的,按农用地管理。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