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晖区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

              
【字体:

珠晖区脱贫攻坚“十三五”规划

2016年-2020年)

 

为认真贯彻精准扶贫工作方案,结合我区十三五规划纲要和我区农业现状,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目标

通过5年的建设和发展,力争到2020年;农产品加工总产值50亿元,年均增长10%以上;农民年均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带动73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着力围绕“三子一地”,打造现代都市农业休闲区。拎好“菜篮子”。推进蔬菜生产“三年行动计划”,加快蔬菜基地提质升级,打造秀珍菇、金甲岭萝卜,酃湖葱蒜等特色蔬菜品牌。端好“果盘子”做大做强葡萄、早熟梨、红提、草莓等水果产业,实现茶山坳堰头、金甲村早熟梨扩面提质,力争扩大到5000亩。做响酃湖葡萄品牌,力推葡萄基地向茶山坳、东阳渡转移。捧好“花钵子”。抓好花都、绿洲、锦林、酃湖片等花卉苗木基地建设,规划好梨花、油菜花连片种植。建好“休闲地”建设力丰、金甲人防拓展中心、茶山植物园和百果园等休闲生态园,集中资源打造茶山坳都市休闲4A级景区。

二、总体布局

合理划分畜禽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全区养殖逐步转向东阳渡、茶山坳等适养区域。到2020年,保持不变,家禽养殖达到10万羽。

(一)畜牧水产。发展方向:一是做出特色。努力提高名特优水产品投放率,继续发展和扩大名特优新品种。二是做出规模。扩大鳜鱼、甲鱼、泥鳅、黄鳝、大闸蟹、叉尾、鲟鱼等的养殖规模,尽力做到“一村一品”或者“一乡一品”,到2020年末使特种水产养殖量占全市水产养殖总量的25 %左右。

1.生猪。一是推进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开展标准化改造和建设,到2020年,全区要建立年产1万头以上标准养猪场 1 个,2000头以上标准养猪场10个,全区年出栏生猪8万头以上。二是提高粪污收集和处理机械化水平,实施雨污分流、粪污资源化利用,控制生猪养殖对环境的影响。三是抓好定点屠宰工作,确保猪肉制品安全。四是深化猪肉加工,降低活猪运输比率,抓好冷链物流建设,提升白条肉、熟肉的销售占比。

2.其他大型畜类。引进推广肉牛、肉羊等大型畜类养殖,扶持野猪、黑山羊等特种养殖。到2020年,全区要年出栏肉牛600头,肉羊 600 头。

3.特种水产。彻底改变我区水产规模不大、没有较大品牌的现状,培育、引进规模水产企业,打造特种水产品牌。到2020年,实现水产面积 0.81 万亩,实现产值 0.49亿元。

(二)蔬菜产业。发展目标和方向:进一步加快蔬菜基地建设,到2020年,全市蔬菜基地面积达到 3.5万亩,年产蔬菜7万吨,年产值突破1.5亿元。一是抓蔬菜质量安全监管,提高蔬菜质量安全水平。二是抓无公害、绿色、有机蔬菜、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生产,推进蔬菜名牌战略。三是抓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基地建设。建立重点示范基地,打造一批高标准蔬菜标准园。四是抓蔬菜新型经营主体发展,扶持壮大蔬菜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推广订单蔬菜,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有机结合。五是抓蔬菜保鲜、速冻、脱水、真空冻干、发酵、盐渍等精深加工和冷链贮运,提高蔬菜市场流通水平。六是抓蔬菜科技引进与推广工作,提高综合生产效能。

(三)林木产业。发展目标和方向:坚持走生态、产业、文化协调发展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以建设“绿色珠晖”为目标,以加强森林经营和统筹城乡绿化为重点,以构建生态安全体系、发展绿色产业、繁荣生态文化为主线,全民动手,大力发展现代林业,全面建设生态文明。到2020年,全区森林面积达到 8万亩,林木加工年产值实现1亿元。紧紧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全力推进以林产业、旅游业、花卉苗木业和优质水果业为主的五大绿色产业建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和财政优势。一是突出封山育林,确保生态更美。采取森林禁伐、限伐措施,多渠道、全方位的保护森林资源,确保森林年净生长量逐年上升,增加森林蓄积量,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二是加大资金投入,确保永续发展。加大资金用于造林、护林和林业科研上,努力把林产业培育成为有实力、有规模,能永续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三是探索、推广林菌模式、林禽模式、林牧模式、林药、林菜等林下经济模式,提升林地综合产出效益。

在茶山坳镇金甲村、堰头村,东阳渡街道沿江村、兴湘村油茶为主的油料基地;

以茶山坳镇樟木村绿洲苗圃为中心,在其周边黄州、田心等村组,建立名贵花卉和常规苗木繁育基地;

在衡大高速、衡枣高速、东外环线、北外环线、107国道、衡云大道、湘桂铁路、武广铁路、京广铁路沿线两侧分别建立以樟树、杜英、柏木、夹竹桃、刺槐等为主要树种的风景林带;

在东阳渡街道及其周边地区,建立以人民木材市场为基础,以竹木加工为拳头产品的林产工业集群。

(四)花卉苗木按照“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强带动”的原则,选择一批投入产出比大、发展势头好、科研水平高、具有一定知名度的花木企业,在项目、贷款、租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给予扶持,支持景林园林、绿洲园林、衡州农业等相关企业发展壮大。进一步增强其核心竞争力,发挥其综合带动功能;对现有经营状况一般但有一定资产的企业,加大资本运作力度,创新经营机制,使之尽快发展壮大起来。名贵、特色花卉苗木的种植,在衡邵怀高速公路茶山坳镇境内沿线,集中发展香樟、桂花、银杏、红叶石楠等品种,形成万亩花木产业带。

(五)林木产业重点发展企业。积极推行“循环经济、节能减排、资源节约、绿色生态、低碳发展”的理念,依托龙头企业,建设以木材加工业、林产化工、家具制造业、林业生物产业等为主体的绿色低碳林业科技产业园区。创新体制机制、优化投资环境,促进国内外资金、技术和人才向园区聚集。推进林板、林纸、林药、林草等一体化建设,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壮大产业集群,打造新的经济增长点。规划建设绿色低碳林业科技产业园1-2个,扶持一批林业龙头企业,力争“十三五”期末,建成年产值1亿元以上的林业企业1-2家,积极推进产业优化升级,提高林业经济效益。

(六)特色水果产业。珠晖区水果产业布局以区域性发展为主,以茶山坳镇堰头村为核心区的力丰早熟梨基地建设要巩固和发展,早熟梨种植面积2000亩,辐射种植面积3000亩,总产量8000吨,产值5000万元;以茶山坳镇金甲村与大昌村为中心的葡萄新品种基地,种植面积2000余亩,辐射区6000亩,总产量12000吨,产值6000万元。水果产业的区域性发展,带动了周边乡镇及全区水果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七)休闲农业。打造茶山坳观光旅游村镇,挖掘乡村生态休闲、旅游观光、文化教育价值,建设一批具有历史、地域、民族特点的特色景观旅游村镇,打造形式多样、特色鲜明的乡村旅游休闲产品。继续做大做强怡心生态园的酒品牌。到2020年,全区休闲农业企业接待游客人数达到30万人次,年均递增15%,营业收入达到2000万元,年均递增18%,带动和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达3万人。

(八)现代农业产业园。 以珠晖工业园区为依托,建设珠晖农业产业园,园区现有湖南环球科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南创新生物科技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湖南天之衡酒业有限公司,湖南黄龙世家酒业有限公司,衡阳市冠星饲料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到2020年,争取再引进三家农产品加工企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