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晖区] 从春天再出发一一透过“产业强区”生动实践看衡阳珠晖区经济发展之路

              
【字体:

衡阳市开通的首趟中欧班列从珠晖区出发,打通“衡钢制造”走向世界的“黄金通道”。罗盟摄

衡阳人力资源现代产业园开园,近50家龙头和知名企业成功签约。

衡阳眼镜小镇华胜眼镜有限公司员工正在装配眼镜。

建成后的绿地衡阳城际空间站212米双子塔,将成为衡阳的城市封面、衡阳面向世界的名片。

酃湖万达广场项目,预计明年7月“开门纳客”。周围摄

梨园晨曲刘晓春摄

在湘衡盐化有限责任公司的转运场,佩戴口罩的搬运工人正忙着往一辆大型货车上装货。

“四连发”!

10月15日,湖南红光物流园,列车轰鸣,一辆装载50个集装箱、价值约100万美元钢管的“衡钢号”中欧班列首发,行程9400多公里,最终抵达俄罗斯比克良站。这是衡阳市开通的首趟中欧班列,打通“衡钢制造”走向世界的“黄金通道”。

10月26日,衡阳市眼镜产业链推进办公室揭牌。打造眼镜+、健康+、VR+等眼镜全产业链项目,规划打造一个生产高效、生活宜居、生态优美的“三生融合”特色小镇。

11月3日,衡阳市现代物流产业链推进办公室揭牌。力争用3年时间,将衡阳打造成为“立足湘南、辐射大三湘、面向全中国”的全国区域性物流中心城市。

12月17日,衡阳人力资源现代产业园开园,近50家龙头和知名企业成功签约。园区将立足“百家企业,亿元税收,国家平台”目标,吸纳100家人力资源头部企业,打造产业品牌,实现产业园年税收收入过亿元,建设成为“立足衡阳、服务全省、对接粤港澳、面向全中国”,具有国家标准、湖南特色的一流人力资源现代产业园。

这一次的“四连发”,紧扣的是“产业强区”四个字。

察势者赢,驭势者胜。自衡阳市珠晖区委四届八次全会明确提出珠晖走产业强区道路起,珠晖经济发展的每一次有力脉动,都烙上了“产业强区”这一主导战略的深刻印记。

站在“十三五”规划收官和“十四五”规划开局的新起点,建设美丽幸福珠晖,意味着珠晖既要保持自己的特质,以“一区、两城、两极”的姿态在衡阳“现代产业强市”中独树一帜,又要在“一体两翼”中找准定位、加快发展,迅速壮大经济实力,奠定作为“五个珠晖”的基础和条件。“一区、两城、两极”是基础、是保障、是路径,产业强区是目标、是愿景、是使命。

谋划与落子 在“痛”与“变”的转折中明晰新方位

痛,来自于面对经济增速放缓、动力不足与产业困局时的焦灼感。

变,来自于产业发展战略的转型升级和路径确认。

产业突围之路怎么走?破解困境的良方在哪里?困顿中的珠晖,迫切需要一次“触及灵魂”的深刻反思,以问题为导向,寻找一条更契合珠晖实际的应时而生的发展路径。

今年来,珠晖区委书记刘桢干带队,展开了密集调研与分析研判。

座谈会、研讨会、咨询会,一场接一场,走企业、访基层,周周有安排。思维碰撞中,珠晖的发展被放在衡阳“现代产业强市”的坐标中深度分析,被置于湖南的“一带一部”视野中重新审视。

于是,发展中的珠晖“校定”了方向:珠晖经济发展的历程、禀赋和定位,决定了珠晖必须坚定不移走产业强区的发展道路,咬定实体经济这个本,抓牢制造业这个根。

“当前,衡阳市正围绕植优补短、培优做强、多方共建产业链的目标打造‘现代产业强市’。作为全市面积最大的城区和‘衡阳城市客厅’,珠晖区正处在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重大机遇期。”珠晖区委书记刘桢干告诉笔者,该区秉承“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的思路,正立足“一区、两城、两极”发展布局,打造现代产业强区,建设美丽幸福珠晖。

“一区”,即中心城区,着力打造产城升级的示范区。通过棚户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完善配套设施,改善人居环境,着力引进新业态;加快八大市场转型发展,引导老旧市场创新经营模式、优化业态布局,推动产城提质升级。

“两城”,即酃湖高铁新城、滨江新区,着力打造产城融合的先导区。坚持以产促城、产城融合,以衡州大道、船山东路为主线,整合平台资源、高校科创资源、体育场馆资源等,大力发展现代商贸、人力资源服务、数字经济、文化体育等产业,将酃湖高铁新城打造成衡阳最具活力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全力支持滨江新区开发建设,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等产业,着力打造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两极”,即北片茶山坳、南片东阳渡,着力打造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在东阳渡,大力发展以新材料、高端眼镜为主的先进制造业,以衡阳铁路口岸物流园为主的现代物流业,全面建设特色产业小镇;在茶山坳,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高质量都市农业,着力建设现代农旅强镇,打造南北经济增长极。

“科学的空间规模和合理的产业布局,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提。”珠晖区委副书记、区长魏中发表示,“一区、两城、两极”与近年来区委、政府确定的发展目标一脉相承,体现了珠晖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锤接着一锤敲的战略思维和发展定力,全区上下将把建设现代产业强区作为“一号工程”来推进。

战略聚焦一经形成,确定具体的战略抓手就是关键所在。这一次,突破的“主抓手”牢牢锁定在重大产业项目的招引上。职能部门纷纷行动起来,各大板块迅速展开落实,上下呼应、全域联动中,产业强区的共识和合力在同一个方向上凝聚、升腾。

 

集成与拓展 在“群”与“链”的交响中开辟新境界

如果说,珠晖区绿色发展是一幅壮阔画卷,那么现代物流和眼镜两条主导产业链无疑是这张巨幅蓝图上最耀眼的起笔,为打好“十三五”收官战、谋篇“十四五”新征程夯实基础。

在湘江之滨的东阳渡街道,有一个用“眼镜”来命名的小镇。这个总占地面积6000余亩、计划总投资300亿元的弘湘双创智造基地暨衡阳国际眼镜小镇,2019年入选湖南省第二批特色工业小镇。

这个小镇的建设愿景十分宏大:计划至2021年引进200家左右的眼镜产业链企业。为此,珠晖决策者们为眼镜小镇勾勒出了一幅“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的美好蓝图:突出科技生产、宜居生活、文化生态的“三生融合”,融入山水林田湖草,建设一个生产标准化、管理智能化、产业聚集化、环境生态化的最美园区。

12月7日,走进衡阳眼镜小镇衡阳华胜眼镜科技有限公司,明亮整洁的生产车间里排列着整齐的生产设备,一派繁忙的生产场景映入眼帘,让记者大开眼界:工人们正有条不紊地忙碌着,进行点焊、抛光、组装、打包;在成品车间,一个个包装精美的眼镜架被整齐的摆放在货架上……“3月份我们扩招人员后,产能还比去年增加了。受全球疫情影响,下一步,我们想在自主品牌研发上下功夫。”总经理贝学平介绍,该公司是眼镜小镇内首家入驻、首家投产的眼镜生产企业,凭借多年为“大品牌”代工的经验,华胜眼镜的生产工艺和水平已经具备。如今,公司带着“自主品牌梦”加速寻求多元化转型发展之路正当其时。

眼镜界的大咖缘何青睐珠晖?衡阳华胜眼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明辉在接受采访时说:“除了家乡情怀外,是珠晖悠久的人文历史和产城融合的理念,是珠晖“产业强区”的战略。”如果说,瑞士小镇达沃斯全球驰名,是因为不仅风景旖旎,而且因为达沃斯论坛而名扬天下。那么,衡阳眼镜小镇,你可以看到静静的河流穿“镇”而过,由鸿福仪器旧厂房改建而来的孵化器带着历史的质感,江南水乡特有的水系与植被的完美组合,在这里被再次挖掘和升华。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湖南乃至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眼镜特色小镇和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示范新区,为振兴衡阳工业实体经济注入强劲动力。

从“一企独大”到“集群发展”,衡阳眼镜小镇的发展轨迹,成为珠晖把产业发展作为立区之本,高质量发展态势进一步显现的缩影。目前,已签约入驻华胜眼镜、东昇眼镜、未睐眼镜等7家制造型企业、3家销售型企业。

同样位于东阳渡街道的红光物流产业链条也正加速形成。目前,红光物流园已具备了较为完备的铁路干线、公路支线、城市配送、制造和商贸业物流服务、国际口岸等服务设施与功能,并形成了较好规模运作条件,年集装箱吞吐量达2.7万箱,是湖南省第一大集装箱铁路场站,今年正式纳入中欧班列装车组织站,为衡阳融入“一带一路”,拓展国际物流空间奠定了基础。

产业集群的兴起,成为珠晖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疫情之下的珠晖紧扣“六稳”“六保”,主导产业的如椽巨笔,将产业强区的“大写意”正一步步绘就成精谨细腻的“工笔画”:前三季度,全区GDP增速位列全市城区第一;1-10月规模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地方税收收入增速均位列全市城区第二;引资总额达41亿元。

诚然,产业壮大离不开优势项目的支撑。珠晖区以“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为契机,大力实施“1555”工程计划,即策划包装100个项目,设立500万元项目前期工作经费,筹备5000万元项目配套资金,力争带动投资50亿。而园区又是工业经济发展的主战场,珠晖围绕高质量项目精准描绘了一幅“产业地图”:

——建设人力资源产业园。加快筹建湘南湘西人力资源产业园,积极引进博士科技、江苏联合人才等优质企业和本土成长性企业,促进产业集聚。做优做强孔雀招聘平台,建设“大数据+就业服务”项目,力争用三年时间创建省级、国家级人力资源产业园。

——壮大高端眼镜产业园。加快打造眼镜“双创”示范点、东阳渡高端眼镜商贸生活带、四方粮库高端眼镜产业片。大力延伸户外运动、潜水设备、护目镜等产业链,着力打造集总部基地、研发生产、展览销售等于一体的高端眼镜产业园。

——打造数字经济产业园。加快推进云创链数字经济产业园建设,以“街区+社区+园区”为载体,积极承接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中移智联、腾讯游戏、广东亚奇等数字经济业务,促进以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现代制造业、服务业等融合创新,打造数字经济先行区。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园。主动融入“一带一路”“中欧班列”大格局,加快衡阳铁路口岸物流园建设,支持东江物流发展壮大,推动大湘南铁路口岸综合物流园落地建设。

——服务军民融合产业园。全力配合白沙绿岛军民融合产业园建设,大力支持中核二七二铀核生产及深加工,加快军民融合科技开发、高端制造、核材料配套等产业发展。

——做强盐卤化工产业园。持续推进振兴实体经济和“原地倍增”计划。重点推动湘衡盐化、裕华集团、雁峰酒业等规模企业实现产值、税收原地倍增。

科技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原动力。今年1—10月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全区新增“四上企业”18家,新增市场主体2543家。

 

改革与服务 在“时”与“势”的交织中开创新局面

岁末年初的衡州大地,到处一派只争朝夕的热闹景象。

位于珠晖区的酃湖新城,这里许多重大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在绿地衡阳城际空间站超高层商业综合体项目工地,多台渣土运输车正在繁忙作业,铲车、挖机等各类机械设备也在有条不紊地高效推进,5-1#标段8#楼、9#楼已封顶完成,其余楼栋均主体预计12月底完成封顶;5-2#标段25#楼、26#楼、20#楼已封顶完成,其余楼栋均主体施工中;5-3#标段8#楼、9#楼、10#楼已封顶完成,6#楼、7#楼主体预计12月底完成封顶。6-1#标段基坑范围内完成出土约80%;现场完成了超高层周边,商业裙房和地库部分的提前试桩和静载试验,目前酒店旋挖桩施工已完成,地库和商业裙房区域桩基预计月底全部完成,预计春节前超高层工程进度达正负零。

“212米双子塔超高层,它不仅从建筑高度上会成为衡阳的城市封面、衡阳面向世界的名片;同时还将从硬件配套及软件设施上,成为本地及外来大中型企业的城市总部基地。”项目经理曾昭华介绍,项目将打造超级写字楼、超级公寓和超级商业中心,并还将引进超五星级酒店,商业综合面积达16万平方米。

而颇受市民关注的酃湖万达广场项目,其商业主体工程早已封顶,正抓紧时间推进外墙装修及配套工程,预计明年7月“开门纳客”。据中建八局衡阳万达项目总工邱峰介绍,该项目总投资约40亿元,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包含万达广场A级旗舰店、商业街、高端公寓、精品住宅、星级酒店和酃湖公园“六位一体”。其中,万达广场店占地14万平方米,地上4层、地下2层,主体工程土方量约20万方。

“从2月19日项目复工到5月19日完成第一块底板浇筑,从‘七天一层’的建设速度到9月23日封顶……在万达广场建设的‘珠晖速度’背后,是我们面对新冠疫情防控、高压杆线搬迁、绿化带改建等种种困难时,珠晖区相关部门以及酃湖乡的‘有求必应’和全力支持!”邱峰坦言。

“水深则鱼悦,城强则贾兴。”如何培育发展的沃土?笔了解到,珠晖区坚持把营商环境作为最大生产力和最强竞争力,全面深化“放管服”和“最多跑一次”改革,一批发展要素向企业聚焦聚力。

——强化土地保障。积极推进耕地占补平衡和增减挂钩等工作,充分盘活闲置用地,让“项目等地”变“地等项目”。

——强化资金保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2020年力争引进“三类500强”企业1家以上、亿元以上产业项目5个以上。

——强化政策保障。全面落实减税降费政策,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用好用活各项财税优惠政策,落实支持总部经济、产业发展等优惠政策。

——强化人才保障。加快推进湘南湘西人力资源产业园建设,重点解决务工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在珠晖就业等问题;依托“万雁入衡”行动,充分利用高校平台,抓好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建设。

——强化环境保障。深化“放管服”改革,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坚持“亲清”政商关系,大力倡导“不叫不到、随叫随到、服务周到、说到做到”的“四到精神”;严厉打击强买强卖、强揽工程、索拿卡要等违法行为,让“高压线”真正带上“高压电”。

如今,服务效能更快、营商环境更优,正成为珠晖经济社会发展的“代名词”。一时间,全区优化发展环境、推进产业项目建设的春潮激荡澎湃,滚滚向前。今年来,累计解决企业反映问题50多项。

向实处做,向深处走,向高处攀!对珠晖而言也是如此,从产业强区的“春天”再次出发,有理由相信,在湖南“三高四新”战略背景下,依托衡阳“一体两翼”强劲增长态势,珠晖必将释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人们将听见最响亮的“珠晖声音”,读到最生动的“珠晖故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