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晖区】 新龙村贫困户从“上访户”变“追梦人”
三月的湘中大地,草木苍翠,水汽氤氲。珠晖区东阳渡镇新龙村通村公路两旁三十多名贫困户及村民在忙着清理道路两旁的杂草,进行培土播撒花种,为振兴乡村、建设美丽新农村干得是热火朝天一派繁忙。同时,在修路、建设村部和教学点、清理钩藤、恢复农田等过程中,工作队尽量组织村里劳动力参与。一年来,工作队在后盾单位、相关职能部门支持下,累计争取资金400多万元,完善了村里基础设施,实现了、路通、电通、网通,而参与劳动的村民也得到不菲的收入。工作队还发动群众,因地制宜发展脆蜜桃、柠檬、蜂蜜、青蛙养殖等产业。2018年,新龙村贫困户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800元。除三户家有残疾无劳动,其他贫困户均已脱贫。
走访上户,梳理民心
新龙村是珠晖区东阳渡街道偏远的村,距珠晖区城区20公里,距镇政府5公里。受地理条件限制,该村发展滞后,部分村组连路、水、电及网络都不通。2018年,珠晖区选派扶贫工作队驻村开展帮扶工作。
驻新龙村扶贫工作队队长介绍,“以前村里来了外地车、陌生人,就会有村民拦截‘告状’,部分村民还出村上访。”村里有部分村民不爱劳动,存在“等、靠、要”思想。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在先前工作队的努力下花了2个多月时间,对所有村民逐一入户调查。然后召开村民大会,公平公正对贫困户进行评议。结果,按照相关政策,27户成了大家认可的符合贫困户标准的贫困户。
3月14日,在珠晖区东阳渡街道新龙村沙塘组贫困村民曹孝军在自己房子二楼孵化了2000多只土鸡,小鸡正围着烤炉周边取暖,听曹孝军介绍,小鸡孵化后室内温度要达到30摄氏度便于小鸡生长存活,去年在后盾单位、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的帮助下,养殖的土鸡通过“消费扶贫”平台全部销售出去,今年想在身体允许的前提下扩大养殖数量,争取早日脱贫致富。
聚焦重点,有的放矢
道光组已经67岁的胡世余正在鱼塘边投放700多斤鱼苗,工作队走访了解,在中央政策的支持下“消费扶贫”在后盾单位大力的帮扶下,驻村工作队的鼓励下,今年将鱼塘养殖又扩大了一口鱼塘,去年因孙女患骨滑膜瘤,进行了手术治疗,在工作队的关心帮助下,将住院治疗费用报销了90%,因照顾孙女住院治疗,家庭收入还是耽搁了,今年一定要赶回来。
以奖代补,逐个问症
“扶贫不扶懒、帮穷更帮勤”。为改变“好逸恶劳”陋习,调动村民积极性,工作队对贫困户采取以奖代补方式,鼓励其发展种养业。贫困户曹孝军53岁,因患有高血压、脑梗塞、腰椎间盘突出,家里还有一个儿子正在株洲铁路技术学院读书,自己劳动观念不强。在工作队开导和帮助下,曹孝军在家的周边树林养殖了200多只土鸡。2018年,在驻村工作队帮扶下,土鸡全部销售出去,为他家庭收入增收15000多元。
村支书刘全训说,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全村焕然一新,不但基础设施得到完善,产业兴了起来,群众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巨变,大家不再上访,而是勤奋努力,用双手创造美好生活。(新龙村驻村工作队;李满凤、陈文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