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水利局】 全区农村用户安全饮水情况调查报告
全区农村用户安全饮水情况调查报告
区水利局调研组
在水利局党组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期间,局党组会议决定以全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保障情况作为调研课题,成立专门调研班子,分赴各乡镇、涉农街道实地调研,通过现场查看集中供水工程运行情况,入户察看用户饮水安全现状,发放满意度调查表,组织基层干部、农户代表座谈等方式,基本掌握了全区农村人口饮水安全保障情况现状,形成以下调研报告:
一、总体情况
(一)集中供水工程效益发挥情况
2005年以来,我区实施集中供水工程12处,其中千吨万人级集中供水工程2处,分别为金甲岭水厂和东阳渡水厂,其余10处为200吨以下工程。
1.2处千吨万人级供水工程管理规范,运行良好。金甲水厂于2013年动工新建,2014年竣工投入使用,设计供水规模2800m3/d,水源来自湘江,建取水构筑物(泵站)1处,铺设φ160mm以上输水支干管8Km,供水范围包括茶山坳片金甲社区、金甲村、农林村、堰头村、茶兴村,已开通用水304户1200余人。东阳渡水厂2014年动工新建,2015年竣工投入使用,设计供水规模2000m3/d,水源来自湘江,建取水构筑物(泵站)1处,铺设Φ200引水管150m和Φ250以上输水干支管9.6Km,供水范围包括东阳渡片新坪村、光辉村、东阳渡村等3个村,已开通用水276户1100余人。为加强2处千吨万人级供水工程管理,我区成立了农村集中供水有限公司负责日常管理,公司采用市场化运作,自负盈亏。现已实现管理自动化、信息化、可视化,用户开户费按1000元/户收取,水价1.92元/吨,贫困户用水免开户费。
2.10处200吨以下小集中工程基本正常运行。2005年以来,我区实施10处200吨以下小集中供水工程,除个别项目因城市发展、设施闲置停用外,其它项目均在正常运行,未有“面子工程”、“半拉子工程”,具体情况如下:
(1)东阳集中供水工程。2006年实施,属多处小集中打捆实施项目,项目总投资92.25万,解决农村供水人口1850 人,工程涉及东阳渡村、荷曙村、高栗村、东阳渡居委会。经现场核实,东阳渡居委会居民供水水源来自地下取水,高位水塔供水,用户120户550人,水费按3元/吨收取;曙光村和平组、民主组接二七二厂管网转供水,供水约500人;东阳渡村1组、5组共71户213人接通二七二厂管网延伸供水,3组建有8m3水塔供水,4组、6组、7组共587人均由露天大口井供水。
(2)新塘村供水工程。2006年实施,属小集中打捆实施项目。总投资31.09万元,设计供水人口800人。其中藕塘组大口深井1口,大储水池1座,管网输水,供水31户200余人,水价0.4元/吨;藕塘组露天大口井1口,供水周边农户及二七二厂部分人口;胜利组、文家组5处大口水井正常供水,部分已接通二七二厂管网转供水;莲花组水井因村民已搬迁,水井废弃。整个项目设计范围内的农村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已解决。
(3)南陂村供水工程。2007年实施,总投资10.96万元,通过二七二厂转供水管网延伸,解决原南陂村兰家、瓦屋、南陂三个组73户280人的饮水不安全问题,2018年之后,部分村民接入东阳渡水厂自来水,其余村民原供水管网不变。
(4)曙光村小集中供水工程。2007年实施,项目总投资26.82万元,设计口径1米深井1处,建30m3水池1个,口径0.3米深井50处,0.8m3水箱50个,管材2800m,用于原曙光村复兴组、松林组、柏唐组719人供水。该处工程原供水松林茶场,由湘竹木业公司负责管理。 2008年竣工后运行了2年,因松林茶场及湘竹木业倒闭,水井及供水设施无人管理,加之运行管护成本过高,用水户不愿用水,工程因此闲置。集中供水项目停止运行后,村集体对原供水户每户补助500元,组织当地住户打深水井、装水塔、水管,改为分散供水,且水质、水量均能得到保障,村民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
(5)茶山供水工程。2008年实施,属铁路水厂及湘衡盐矿供水管网延伸工程,总投资107.07万元,设计供水人口2000人,供水范围覆盖茶山社区、茶兴村、茶山小学、珠晖二中等。因城市建设征地拆迁等原因,目前区域内约2000人的供水已接入市政管网以及铁路雁北水厂管网。
(6)茶山坳镇集中供水工程。2009年实施,属2008年茶山供水工程管网延伸续建项目,总投资116.22万元,主要解决藕塘村五组、茶山村朱凌、江塘、官冲组等2600人饮水不安全问题。该工程由衡北水厂管网延伸供水,现部分用户已接金甲水厂管网以及市政供水管网。
(7)酃湖乡胜利村小集中供水工程。2010年实施,总投资47万元,设计供水人口1000人。采用深井取水,建高位水塔供水,用户205户1003人。该工程主要由村组负责管护,水费按0.6元/吨收取,基本维持工程正常运转。
(8)珠晖一中小集中供水工程。2010年实施,原设计接入二七二厂供水,铺设PEΦ120主管、Φ75支管,设计供水人口1000人,因二七二厂“三供一业”改造,学校已改接东阳渡水厂供水。
(9)酃湖乡凌塘村小集中供水工程。2010年实施,项目总投资32.9万元,通过深井取水,建高位水塔,铺设配水管网进户,设计供水人口700人。该工程主要由村组负责管护,村民用水按0.4元/吨收取,能够维持工程正常运转。
(10)白渔潭小集中供水工程。2010年实施,位于白鱼潭园艺场家属区,项目总投资23.5万元,设计打井1口,建蓄水池、铺设配水管网进户,供水130户约500人。目前该区域已变成城区,原用水户已全部转接市政供水管网。
(二)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饮水安全保障情况
我区共有6个乡镇和涉农街道、39个村(社区),更新修正建档立卡贫困户为944户3295人。从深入村组入户调查了解的情况看,目前全区贫困户中仅发现1户3人属分散供水,因水量不足,饮水安全不达标,其余贫困人口饮水不安全问题基本解决。此外,全区所有农村人口中,仅发现南江街道曙光村有3户非贫困户共10人分散供水水质浑浊,认定为不达标。
二、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 (一)维持运转压力巨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是公益性项目,项目前期运行要靠公共财政兜底,否则难以运行。我局供水公司自正式运营以来,因本级没有资金支持,运行十分艰难。公司2017年水费收入41714元,开户收入180000元;2018年水费收入953999元,开户收入586260元。公司每年所需运行经费达到126万元,其中人员工资支出72万元,电费支出18万元,制水所需药剂支出6万元,管网材料及设备维修费用支出大约30万元。从账面上看,企业能维持运转并略有结余,实则公司2018年所收水费90多万元都来自华联社区供水改造居民预交水费。另开户收入含后续管网维护费,属一次性收入。现在还能运行,是在使用预交水费及后续维护费,一旦使用完毕,企业无法运转。经初步测算,现公司一年正常运行经费缺口达60万元,不发展新用户,仅靠约40万一年的水费收入,企业将很快陷入困境,无法保障运行。
(二)发展用户比较困难。一方面,农村各家各户都备有水井,部分人用水意愿不强;有的村组农户有用水意愿,但不想支付开户费或者需公司给予优惠;有的距离主水管网较远的村组要求接自来水,但由于管网长,投资大,暂时无法覆盖,多种原因造成全区农村用户不多。另一方面,供水区域内企事业单位少,用水大户少,还有部分企业建有自供水系统。根据测算只有日供水量达到设计产能70%以上才能保本运行,目前仅为设计产能25%左右,管理运行成本居高不下。
(三)水质检测存在风险。水质检测是保障供水安全的关键环节。目前水厂只能检测日常的余氯、浑浊度、pH、色度、浊度五项指标,达不到上级要求,其它指标只能依靠相关部门或公司进行检测,每次送检费用大约2000元,公司不可能天天送检,也无力承担高额支出,安全供水潜在风险很大。
(四)没有备用供电设施。两个水厂建设时由于资金不足,未建备用供电系统,一旦停电,供水设备无法运行,全线就会停水,影响非常严重。特别是710片区及即将供水的272片区,涉及城镇居民近7000户,一旦因停电造成停水,居民根本无法正常生活,严重影响社会大局稳定。
(五)员工素质普遍偏低。现公司所有员工均为临聘人员,公司效益不好,工资标准很低,福利待遇基本没有。因工资待遇差,引不来高素质员工,特别是关键技术岗位缺乏人才,难以满足公司长期发展需求。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拓展用户求生存。一方面,着力发展大客户,抓住企业“三供一业”契机,积极与企事业单位对接,扩大用户面,提高水厂产能。另一方面,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契机,大力发展农村用户,特别是目前供水主管网已覆盖的9个村,通过宣传动员,主动服务,增强群众用水安全意识,发动群众主动开户用水。通过拓展用户,提高产能,提升效益,完善设施,促进企业平稳有序发展。
(二)加强管理优服务。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各项规章制度并抓好制度执行,强化绩效考核,落实薪酬制度,实行多劳多得,优劳优得,提高员工积极性。严格员工管理,提高服务质量,着力解决用户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提高企业服务水平。
(三)多措并举保安全。供水安全事关百姓福祉,事关社会稳定。我们将加大生产区24小时值班值守力度,提高物防技防水平,确保水厂生产区绝对安全。加快两座水厂水源地保护工程建设,完善水源地标识标牌、围栏、监控等防护措施,确保水源地绝对安全。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及区级财政支持,配齐水质检测设施设备,提高水质检测水平,严把水质安全关,绝对保障群众用水安全。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