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晖区2016年1-7月份经济运行情况
一、经济运行基本情况
(一)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增长,经济形势总体平稳。上半年我区实现GDP 81.56亿元,同比增长9.3%;1-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7 %,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1%,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5%。经济形势虽总体保持平稳,但除GDP增速外,其他主要经济指标与年初增长目标相比均尚有差距。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三项指标增速未达到全市平均水平(附表1:各主要经济指标年初目标与1-7月完成情况及城区排名)。
(二)第三产业贡献率提高,三次产业结构优化。上半年,全区三次产业结构为4.6:42.9:52.5,与一季度相比,三产占比提高13.5个百分点,对GDP的贡献率提高20.1%,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三)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稳健,项目建设持续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连续7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1-7月份,全区完成产业投资40.62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4.57亿元、民生工程投资10.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6%、5.4%、10.1%。今年以来,统计局加大联网直报项目入库力度,新增5000万元以上项目40个,完成投资额44.53亿元,新增入库项目个数居全市前列。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的大力推进,将推动我区投资保持一段时期预期增长。
(四)新兴行业展露头角,发展势头良好。在国内经济下行,企业普遍低迷的形势下,一些新兴行业开始起步。1-7月份,教育培训类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67%,企业管理服务业增长50%,网购带动下的相关运输业实现营业收入增长17%,一定程度弥补了传统商贸业不景气带来的压力。
二、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企业规模小、竞争力不强,缺乏稳增长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区工业、商贸业、服务业企业普遍规模不大,缺乏拉动经济有力增长的支柱产业和龙头企业。进入联网直报的44家规模工业企业,产值过10亿元的无1家;过5亿元的企业7家,目前受市场形势的影响,多数处于低迷状态。74家规模商贸企业,比石鼓少55家,营业收过亿元的无1家,过5000万元的6家,新型城市综合体暂无1家。规上服务业企业39家,较石鼓和蒸湘分别少59个和7个,其中年营业收入过亿元的1家,过千万的仅7家。近年来,我区既未形成本土大型商贸、文化、服务业企业,也无大规模或知名品牌的企业落户。相比蒸湘、石鼓,我们既缺“芝麻”,更缺“西瓜”,缺体量大、效益稳定、成长性好的“行业大佬”。
(二)主要经济指标基数大,新增企业数量少,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因多年累积的原因,我区经济指标的基数普遍偏高。至去年底,五项主要经济指标中,总量有两项在城区中最大,两项排第二,仅“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总量为四城区最少。其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蒸湘、石鼓、雁峰分别高出16.32、14.34、12.91亿元,完成同样的增长目标,我区面临比兄弟城区大得多的压力。要实现经济持续增长,新增企业是第一拉动力。然而,去年我区新增规模企业入库28家,为四城区最少。今年到目前为止,仅新增2家房地产企业,其他产业均无新增。新增企业量少与逐年递增的高基数形成巨大反差。(附表2:2015年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城区对比)
(三)相关经济部门对GDP核算基础指标重视不够,部分经济指标质量有待提高。决定GDP高低的基础指标共19项,其中体现区级经济水平的共15项。因为这些基础指标多数为季度指标,未逐月排名和对外公布,一直以来,我区对这些指标关注不够,造成部分基础指标质量不高。上半年,15项基础指标中,低于全市平均水平的有6项;排位四城区末位的有4项;与去年同期相比,排名后退的有6项。建议发改、经科信、农林、住建、商务、财政等相关责任部门高度重视这些基础指标的绝对值水平与增减幅度,加强调度,尤其是财政预算支出中八项支出、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批零售业商品销售额等对GDP核算影响较大的指标,不能任其增减(附表3:1-6月份GDP核算基础指标完成情况及城区排名)。
三、两点建议
为确保全区经济运行健康平稳,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经济指标任务。建议各经济部门各负其职,各担其责,与统计局共同完成经济指标的收集、调度、上报任务。区统计局将尽职尽责做好指标的报送、审核、把关、预警与对比分析;做好新增企业和项目入库,严防漏报瞒报;抓好数据上报质量与评估结果的提升,保证指标的平稳准确。借此机会,提两点建议:
(一)确保优势指标领先。目前,我区占有确定优势的是GDP和 “固定资产投资”两大指标。关于GDP核算指标的上报,前面已有汇报。“固定资产投资”指标上报分两大块, 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由项目方联网直报,5000万元以下的暂由统计部门代报。目前,这一指标一直未明确责任主管部门,不论项目大小,每月仅靠统计局对各项目投资方进行调度、跟踪、催报,力度很小。一些像滨江公司这种大的投资业主不一定按时按进度报数,我们无能为力。而5000万元以下的服务业、市场改造、社区“三清三建”、住房改造等项目,更是全靠统计局的力量发现一个,上报一个,造成项目漏统、数据漏报。建议区重点办加强与各联网直报项目业主方的跟踪、调度,督促他们及时足额报表。同时建议各经济部门密切关注本行业新增项目投入情况,安排专人每月向统计局上报新增项目及各项目投资额,确保我区项目投资应报尽报。
(二)做好“个升企”对内挖潜工作。一直以来,我区一些大型个体户不愿注册为公司法人,既减少了新增企业来源,造成了统计数据的流失,又助长了税收上的“跑冒滴漏”。建议发改局、商务局联合食药、工商、税务、统计等部门,全面走访调查全区个体经营户经营状况,对达到“四上”企业规模的个体户,采取有效措施分批进行“个升企”, 挖掘我区批零住餐个体户众多的经济优势,扩大规上企业数量,如实反映我区商贸业发展水平。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