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晖区卫健局2024年工作总结及2025年工作计划
2024年,全区卫生健康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卫健委的精心指导下,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深刻把握新形势、奋力抢抓新机遇、谋深谋细新任务,统筹推进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聚焦党建引领,全力筑牢事业发展政治根基。一是立足思想引领,强化理论武装。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切实提升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质量。以党纪学习教育为重点,推动党员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共举办党建业务培训班2次、积极分子培训班1次、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12次、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宣讲12场次、纪律党课13场次、微党课61场次。二是强化履职担当,推进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医德医风问题和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共政务立案15人(含纪检组办理1人)、诫勉谈话1人、提醒谈话5人。全力推进群众身边15件实事之检验检查结果互认工作,区属医疗机构实现互认项目111个,惠及群众1667人次。三是加强阵地管理,筑牢安全防范。加强舆情分析研判,定期组织意识形态风险排查。进一步规范新闻发布、新媒体平台信息发布“三审制”等要求,坚决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持续提升宣传质效,《基层卫生服务如何送上门,衡阳这个社区有办法》、《衡阳市珠晖区酃湖乡卫生院:首推村医绩效考核制度见成效》等一批高质量新闻稿件相继在省级媒体发表。
(二)积极开拓创新,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一是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我局于今年6月与湖南省直中医医院签订《共建紧密型中医医联体框架协议》,坚持一科(学科/专科)包一院,打造“一中心一特色”、“一中心一品牌”亮点工程。目前,区人民医院、区妇女儿童医院均与湖南省直中医医院签订了具体合作协议,省直中医院派遣中医专家定期来院坐诊,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省级三甲医院专家的医疗服务。二是探索组建城市医疗集团。目前已拟定《珠晖区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框架协议书》,先从组建松散型医疗集团入手,按照“小步快走”思路,在家庭医生团队签约、重性精神障碍患者管理、“五大中心”建设等方面,抱团有发展意向的一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上下级医院共同发展“一体化”。三是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各医疗单位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了医疗费用调整方案,合理上调了护理费、床位费、手术费等收费标准,下调了CT等大型设备检查费用,人次均医疗费用下降10%左右,公立医院公益属性进一步回归。
(三)着力补齐短板,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一是增强基层服务能力。持续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和社区医院建设三年行动,茶山坳镇中心卫生院、酃湖乡卫生院达到国家“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荐标准。完成12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慢病“一站式”门诊建设,苗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成立衡阳市第一家胸痛救治单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共卫生服务与基本医疗服务进一步融合。二是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完成卫健系统临聘人员485人信息采集工作,拟定了卫健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公开招聘工作方案,为人才梯队良性发展奠定了基础。三是推进中医传承发展。加强区中医医院市级重点专科“肛肠科”、东阳渡街道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特色“针灸推拿专科”等优势专科建设,完成苗圃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旗舰中医馆”、东阳渡街道金松村卫生室“中医阁”、“全国基层名老中医李天喜工作室”、“湖南省名中医王诚喜工作室”等“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项目建设,全区中医药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四)围绕常态长效,着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一是持续强化疾病防控。落实“早发现、早报告、早治疗”机制要求,积极开展慢性病、艾滋病及职业病防治,继续抓好免疫规划、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结核病患者管理工作,做好死因监测、农村饮用水监测、食品安全风险检测及食源性疾病监测,全区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至80.83岁。二是强化卫生行政执法监督。全年共开展现场监督检查100余次,行政处罚立案13起,完成18家国家“双随机、一公开”抽查任务,有效整顿了“非法行医”、“无证行医”、黑诊所等医疗乱象。三是推进基础项目建设。积极融入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东阳渡街道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异地重建项目、区疾控中心业务用房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全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工程部分已竣工、医疗设备已安装调试到位,“15分钟医疗服务圈”初步形成。
(五)紧盯民生需求,持续推进重点人群健康服务。一是优化生育政策环境。大力发展公办托育服务,助推三孩政策落地。联合区教育局对全区托幼机构进行摸底,进一步拓宽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渠道,全年新增普惠性幼儿托位310个。二是加强母婴健康服务。开展婚前、孕前优生健康“一站式”服务,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工作。完成孕前优生健康检查592人次,婚前医学健康检查647 对、免费产前筛查661人、新生儿“四病”免费筛查987人。三是提升老龄服务水平。和平乡卫生院康养服务中心、区人民医院全区失能特困老人集中供养中心全面完工,人均预期寿命提升至80.83岁。
此外,常态化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打通消防生命通道等各类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整改隐患问题207个;全力抓好平安建设、信访维稳、常态化扫黑除恶、无偿献血、12345热线办理、建议提案回复、医疗污水处置、重要活动医疗保障等重点工作,统筹好事业发展和安全。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是在党建品牌选树和抓基层党建突破上没有很好地和医疗卫生工作相结合、相融入,党建工作缺乏创新性。二是受环境和工资待遇等不利因素影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流失严重,与基层群众不断增长的卫生健康需求矛盾日益凸显。三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还不够深入,分级诊疗模式尚未全面建立,制约了基层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和整体效能的发挥。四是政府财政投入补偿机制不足,医保资金结算时间过长,导致公立医院资产负债率较高,机构运行压力较大。
三、2025年工作计划
(一)深化思想引领,推进党建规范化。一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坚持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和“第一议题”制度,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把党建工作放在深化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的大局中同步推动。二是加强行业作风建设。持续推进医德医风和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集中整治,持之以恒抓好巡视巡察整改,进一步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高效廉洁的行业环境。三是加强意识形态宣传工作。加强宣传思想阵地建设,科学认识网络信息传播规律,扎实推进网络阵地建设创新,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
(二)优化资源配置,推进能力现代化。一是提升卫生健康人才能力。扎实做好人才“引育留用”工作,尽快启动卫健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公开招考,持续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本科医学生、青年中医药骨干等人才培养,着力加强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建立完善上下贯通的职业发展机制。二是提升公共卫生服务能力。继续实施“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充分发挥绩点制考核“指挥棒”作用,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提质增效。加快推进健康细胞建设,抓好疾病预防控制,着力推动爱国卫生运动,不断提升人均预期寿命。三是强化医疗卫生服务网底。加快推进全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项目、东阳渡街道第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异地重建项目建设进度,积极筹备冶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选址新建,推动全区医疗资源均衡布局、提质扩容。
(三)加强分工合作,推进体系整合化。一是加快机构改革步伐。加快推进区疾控中心重组,不断健全全区疾病预防控制、传染病疫情应急处置及公共卫生监督体系。推进村(居)民委员会建立公共卫生委员会,织密织牢公共卫生防护网。二是建设城市医疗集团。深入推广“三明经验”,加快推进以南华大学附属南华医院为牵头医院的城市医疗集团建设,构建城市网格化医疗服务新体系,逐步实现全区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三是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定期风险评估、制订防范方案等,防范化解公立医院经济运行风险,切实保障公立医院良性运转和可持续发展。
(四)改善服务体验,推进服务优质化。一是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安全。积极推进医疗机构医疗质量和安全管理工作,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风险隐患排查整治,确保群众就医环境安全。重视心理健康工作,规范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救治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二是发挥中医药重要作用。加大与省直中医医院紧密型中医医联体合作力度,加强中医儿科、中医妇科、中医治未病等特色中医专科建设,充分发挥中医药“治未病”和养生保健优势,推动医养结合。三是加强卫生健康综合监管。强化监督执法能力建设,着力提升“互联网+监管”工作水平,进一步加强对各类公共场所、医疗机构、学校卫生和生活饮用水的监督管理力度,对卫生专业领域逐步实行信用分级管理,维护医疗市场秩序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五)落实健康保障,推进政策惠民化。一是提高妇幼健康服务质量。不断提升妇幼健康服务水平,确保孕产妇、婴儿死亡率维持在较低水平。实施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推进“出生一件事”一网通办,扩大公办普惠托育资源供给,逐步满足人民群众对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二是筑牢老年人群健康屏障。加强医养结合服务,推进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开展适老化改造、开设安宁疗护病房等方式创建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切实强化医疗服务对养老服务的支撑作用。三是完善计生家庭帮扶机制。全面落实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生活、养老、就医、精神慰藉等全方位帮扶保障制度,继续实行各项奖励扶助政策,切实保障计划生育家庭的合法权益,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珠晖区卫生健康局
2024年10月25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