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晖区2023年度工业和信息化工作总结及2024年工作思路

              
【字体:

2023年,珠晖区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紧扣工业高质量发展需要,紧盯"聚力中心化"创先争优主要经济指标,围绕经济运行、项目建设、企业服务、企业培育和争资跑项等方面沉身聚力、躬身前进,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企业送政策,解难题,优服务,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2023年度主要工作情况

(一)狠抓主要指标任务完成。2023年,全区在库规模工业企业33家,工业总产值53.0亿元。

(二)紧扣"项目为本"促发展。精心储备20个中央预算内项目、1个专项债项目,建湘工业文化街等8个项目纳入省旅发大会重点项目。

(三)开展"智赋万企"提质量。一是高度重视。印发了《珠晖区"智赋万企"行动方案》、《关于促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区领导联点重点工业企业,给每家规模工业企业配备一名专业技术人员,开展"智赋万企"联企帮扶指导,为行动提供了有力组织保障与技术支撑。二是加快应用。对湘衡盐化、创新生物实施试点示范工程;推动华意机械、中钢衡重设备等企业三化改造工程;采取梯度培育方式实施中小企业数改工程,进一步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三是增强供给。与中国联通衡阳分公司珠晖支公司等运营商签订数字化战略合作协议,进一步加强对规模工业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改造的指导。新建5G基站178个,全区现有5G基站582个,保障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动企业上云545个、上平台54个,进一步优化了服务体系。

(四)联企帮扶优环境。制定了《推进工业企业"三送三解三优"行动实施方案》,《珠晖区区级领导联点帮扶重点工业企业、规上服务业、限上商贸企业行动方案》,33名区领导深入企业走访调研160余次,摸排问题59个,已解决问题57个。

(五)指导化工企业搬迁获肯定。2023年我区异地搬迁改造企业为玉兔化工、玉兔高分子与正华油脂。区科工信局牵头,指导企业制定"一企一策"搬迁改造计划,协同生态环境珠晖分局、区应急管理局,指导督促企业实施搬迁改造"两断三清",并多次协同茶山坳镇、金甲社区等协调处理玉兔化工搬迁改造的水库、土地使用补偿等遗留问题,促使玉兔化工如期完成搬迁改造任务。现玉兔化工在常宁异地新建,已投入生产;玉兔高分子也在常宁预留重建土地;正华油脂在衡东异地新建,开始试生产。玉兔化工、玉兔高分子、正华油脂3家企业搬迁改造工作已顺利通过省、市级评估验收并获公示。此项工作被市政府充分肯定并获书面通报表扬。

(六)守住安全底线促发展。积极与各相关成员单位加大企业安全生产政策法规宣传、隐患排查指导等。共开展专项督查14次,发现安全生产问题43个,涉及企业25家,对发现的问题立即交办整改,现已整改到位。全年企业生产安全平稳有序。

(七)牵头工业文明创建显成效。牵头负责全区工业文明创建,加强通信、电力电缆线乱搭乱拉,通信广告箱体、通信电力盖板破损等问题的摸排交办整改,已交办问题301个,完成整改301个。

二、工作亮点

(一)争资跑项硕果累累。2023年,积极组织指导各工业企业申报项目,多家企业获国家、省、市级奖项。衡阳运机、华意机械双双荣获省单项制造冠军,湘衡盐化获评国家级绿色工厂、省级碳减排标杆企业(全省7家,全市仅1家)、省级消费品"三品"标杆企业(全省40家,全市两家)。湘衡盐化、创新生物分别荣获市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市智能制造标杆车间等。2023年,组织申报科技创新与工业经济运行项目20余个,争取项目资金3000余万元。

(二)企业培育成效明显。新增规模工业企业6家,排名城区第一;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家,超额完成3家,排名城区第一,现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9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全区规模工业企业比例高达57.6%。

(三)"智赋万企"行动成效喜人。2023年,全区上云545个,完成率181.7%,排名全市第二,城区第一;完成智能制造企业8个,完成率800.0%,排名全市第三,城区第二;智能制造产线(车间)建设完成率366.67%,排名全市第三,城区第二;智能工位建设完成率460.0%,排名全市第三,城区第二。

(四)产业发展提质增效。紧扣"制造强区"强产业,立足珠晖实际,加强特色产业集群建设,做大做强核工业、盐卤化工、机械装备制造、新型智能、白酒、农产品加工、建材加工七大重点产业,以"七大产业"打造产业集聚区。中核金原、二七二、七一O三大企业实现"原地倍增"。新增专精特新企业7家。

三、2024年工作思路

(一)突出企业培育。建立"三库",即建立规模工业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三个信息数据库。实行"三优",即对纳入"三库"企业在技术指导、项目申报、困难与问题的解决方面予以优先关注与支持。

(二)加强调研帮扶。持续开展企业帮扶行动,切实为重点企业解决一批急难愁盼问题。深入企业调研,摸清底数与现状,认真研究奖补政策,对重点企业实施"一对一"精准指导,通过项目奖补撬动企业发展内动力。建立产业上中下游企业联络平台,帮助企业开拓市场。

(三)力促企业"原地倍增"。制定全区工业企业"原地倍增"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与目标,细化工作清单。梳理惠企政策发放至各企业,指导企业用好用足政策。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与科技创新,提升生产竞争力。积极为企业找地、找厂房等,建设一批项目、留住一批企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