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防范非法集资的风险提示

              
【字体:

广大市民朋友们:

近年来,投资理财信息咨询类中介机构非法集资风险逐步暴露,问题平台增多,致使众多参与者蒙受重大经济损失。为进一步防范和打击非法集资,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维护我区金融秩序和社会稳定,现提示如下:

投资理财信息咨询类中介机构属于一般性中介服务类企业,不属于金融机构,不能面向不特定的社会公众开展需要相关金融监管职能部门颁发相应的金融业务许可证的存贷款业务、证券投资、理财产品销售、保险销售等金融业务。部分投资理财信息咨询类公司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超出市场监管部门核准的经营范围,直接或间接开展金融业务,诱发非法集资风险:有的面向社会公众开展委托理财业务;有的虚假宣传,冒用金融机构名义发行理财产品、基金或股票;有的向投资者承诺支付固定回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用于发放贷款;还有的不法分子披着投资理财类公司的外衣,编造虚假融资项目,以高额回报为诱饵进行集资诈骗犯罪活动。这些公司大多有以下特点:

1.公司名称具有迷惑性。这些公司名称通常带有“金融”“投资”“理财”“资产管理”“财富管理”“融资担保”等字眼,但均未持有金融牌照,有些公司名称故意与正规金融机构名称相近或相仿,以此迷惑公众。

2.操作手法具有隐蔽性。这些公司一般通过互联网、社交工具进行交易,并设有专门的网络宣传和微信推广交流群,通过支付宝、微信转账等方式收取资金。而且这些公司及不法分子为了方便携款潜逃,频繁变更公司经营范围,通常注册地址与实际经营地址不一致。

3.承诺高额收益回报。这些公司为了利诱群众,往往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通过暴利引诱投资者。

4.编造虚假投资项目。这些公司一般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或“金融创新”的旗号,以订立合同为幌子,编造高大上的虚假项目,承诺高额固定收益,骗取社会公众投资。

5.以虚假宣传造势。这些公司在宣传上舍得下血本,采取请名人站台、请“专家”开研讨会或在著名报刊上刊登专访文章、雇人散发传单、进行社会捐款等方式,制造虚假声势,骗取公众信任。

6.资金运作不规范。一般这些公司会要求投资者将资金打入个人或公司账户,而不是存入第三方托管银行账户,由于缺少第三方监督,不法分子很容易把吸收来的资金转移、挥霍或抽逃。

7.存多种违法风险。这些公司往往通过公开宣传,以高收益为诱饵,吸引公众投入资金,并利诱投资人发展人员加入,不断扩充资金池,实质还是“借新还旧”的庞氏骗局,资金运转难以长期维系。

在此,珠晖区处非办郑重提醒广大市民:认清非法集资的特征和形式,非法集资是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以合法外衣为掩护,以高利为诱饵,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即社会公众筹集资金的行为。广大市民面对不断翻新、花样繁多的非法集资行为和利益诱惑,一定要端正心态,谨慎识别,切记“你盯着人家的高息,人家盯着你的本金”,对任何投资机会,请多一分审慎,少一分侥幸。非法集资不受法律保护,参与非法集资后果自负,损失自担,请大家擦亮眼睛,切勿参与!

广大市民如发现涉嫌非法集资的行为,请及时收集和保存广告宣传资料、推介会录音录像、合同协议、转账凭证等证据,主动与以下部门联系,举报电话如下:

珠晖区处非办:0734-8599979

公安珠晖分局:0734-8347722

珠晖区市场监督管理局:0734-2870817



                                                                                                      珠晖区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6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