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晖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字体:

  2014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围绕建设“三新”珠晖目标,着力稳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改革,攻坚克难,奋发作为,圆满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经济结构显著改善,民生事业显著进步,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显著加快,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进一步发展。

 

 

  一、综

 

  综合实力明显提升初步核算,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84.92亿元,比上年增长10.9%(可比价增速,下同)。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8.15亿元,增长4.6%,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8 %,拉动GDP增长0.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09.16亿元,增长9.9%,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54.4%,拉动GDP增长5.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7.61亿元,增长13.4%,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3.7%,拉动GDP增长4.8个百分点。全区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4:59.0:36.6,与2013年比,第一产业下降0.2%,第二产业下降1.0%,第三产业上升1.2%,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区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256人,全年城镇登记失业率在4.18%以内,城镇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失业再就业人数3623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600人。全年共举办各类技能培训班6班次,培训人员360人。

 

  安全生产形势较好。全年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319起,比上年减少 140起,下降30%;死亡76人,比上年多出2人,增长2.7%;重伤183人,比上年减少261人,下降58.6%;经济损失2067万元,比上年多出565万元,增长37.6%。

 

 

 

  二、农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区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8.15亿元,增长4.6%。农业产量方面,粮食总产量为32558吨,增长3.9 %;油菜籽产量为2484吨,增长3.1%;蔬菜总产量为188777吨,增长4%;瓜果总产量为189862吨,增长7.2%。畜牧水产业方面,出栏肉猪25.3万头;出栏牛0.02万头;出栏羊0.09万头;出笼家禽60.9万羽;水产品4315吨。

 

  农业产业化步伐不断加快。全区新增农业企业4个;有市级以上龙头农业加工企业5家;建成农产品基地12个,扩建蔬菜基地3500亩,建成无公害种植面积0.8万亩;建成标准化生猪养殖场3个;全年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8个,现共有农民专业合作社77个,增长23%,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3200人,增长10%。新建和改建各类水利工程5余处,累计投入资金2274万元。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全年投入资金4700万元,建设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3个;新建和改造行政村配电网3个;新建农家书屋6个;新建农村沼气池8个30立方米,垃圾桶7.5万个,完成庭院绿化10283户,栽种树木60万余株。全年解决了2.4万人的饮水困难及饮水不安全问题。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年末全区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6个,其中新增6个。全区完成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42.95亿元,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3%。实现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141.63亿元,产销率达99.1%。

 

  建筑业有所上升。年末全区共有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15个,完成总产值108.22亿元,上升3.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1.9万平方米,房屋建新开工面积10.73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区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5.03亿元,增长27.4%。项目建设成效明显,全区全年实施各类项目145个,其中省市重点项目15个。

 

  工业投资占主导地位。全区工业固定资产投资67.13亿元,增长9.4%,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量的46.3%。

 

  房地产开发稳步增长。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6.71亿元,增长2.9%。商品房竣工面积 1351539平方米,商品房屋销售面积86888 平方米。

 

 

 

  五、商贸、旅游和招商引资

 

  社会消费繁荣活跃。在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加、居民消费能力有效提升等利好因素的带动下,城乡消费品市场继续呈现活跃态势。年末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48亿元,增长13.0%。全年新增规模以上商贸单位19个,限额以上单位达到81个。全年外贸进出口完成2243万美元,增长17.93%。

 

  旅游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2.18亿元,增长22.27%;接待国内外游客349.41万人次,增长17.1 %。

 

  招商引资规模扩大。全年投资2000万以上产业新开工项目15个,引资15.83亿元,到位6.14亿元;全年新竣工项目15个,引资7.43亿元,到位5.98亿元。全区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680万美元;实际利用内资17亿元。

 

 

 

  六、财

 

  财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2.95亿元,增长10.33%;一般预算收入5.99亿元,增长27.9%。税收占财政收入的比重达83.66%,财政总收入占GDP的比重达7.01%。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27亿元,增长20.55%,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6680万元,增长3.37%;科学技术支出139万元,增长4.51%;医疗卫生支出12203万元;教育支出15080万元。

 

 

 

  七、教育、科技

 

  教育事业巩固提升。全区现有在职教师1262人,共有小学4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中学4所,在校学生23397人(含民办学校)。全年完成3所合格学校后续建设,我区正向教育强区迈出坚实步伐。一是学前教育质量提升。全年投资275万元完成了衡州路(公办)幼儿园建设。全区幼儿园拥有量达到65所,在园幼儿8309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5%,学前一年毛入园率100%。二是义务教育全面发展。小学在校学生21217人(含民办小学),小学适龄儿童入学100%,巩固率100%。初中在校学生2180人(含民办学校);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巩固率99.6%。

 

  科技创新稳步推进。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61亿元。获上级部门科技项目15项,经费135万元,按新标准,累计认定并有效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16家,专利申请数221件,授权专利数14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113件,授权发明专利数12件。10万人专利申请数73件,10万人授权专利数47件,10万人授权发明专利数4件,科技成果转化数50项,规模以上企业建立研发机构的比例27%。年技术市场成交合同金额为35700万元,产学研合作签订项目数22个,技术开发和服务机构7家,专业技术人员总数24500人,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数816人,科技特派员人数24人,科技人员服务企业人数17400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是0.96%。

 

 

 

  八、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体育事业成绩突出。文化、体育事业成绩突出。全区共拥有乡镇、街道文化站11 个 ,其中综合性乡镇文化站 4个,街道文化站 7个。文化馆1 个,公共图书馆 1个,纪念馆 1个,电影院1 个。青少年学生校外活动中心 1个 ,社区文化活动中心 32个,6000平米以上的全民健身广场4个,社区文化广场 23个,示范性学院1个、学校4个、学习中心10个;新增图书1300余册。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全年共举办了“广场旬旬演、社区周周乐”64 场,其中“广场旬旬演” 4场,“社区周周乐” 60场,群众文体活动深入人心。体育成绩斐然,参加省青少年常规体育比赛获10枚金牌,网球代表省、市参加全国比赛获全国比赛获冠军5个,亚军5个,季军8个。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区共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38个,其中区属医院3家,乡镇卫生院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妇幼保健院1个,妇女儿童医院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1个,其他各类医疗机构及个体诊所208个。卫生技术人员987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571人,注册护士455人,卫生防疫人员92人;医院、卫生院床位887张。农村合作医疗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统筹地区新农合住院费用平均补偿率达到65%。着力抓好重大传染病防治,保障人民健康。全区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类法定传染病发病数1063例,发病率332.18/10万,全年计划免疫接种一类16苗,接种率97.3%以上;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2.24%,住院分娩率100%;7岁以下儿童管理率95.24%,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7.32‰。

 

 

 

  九、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综合承载能力提高。全区两厢提质改造投资4614万元,衡州大道、湘江东路两厢旧貌换新颜,拆除防盗网44244平方米,改造防盗网23585.5平方米,拆除遮阳罩23951米,新增绿地23947平方米,墙面改造25700平方米,墙面粉刷66038平方米,规整管线8300多米。投资约190万解决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沟不通、路不平、灯不亮”等民生项目,新做沥青5206㎡,硬化路面3320㎡,疏通下水道3161m,清化粪池257个,安装太阳能路灯27盏,特别是苏州湾社区,投资近30万元,油化路面3000㎡,新装太阳能路灯8盏,修复路灯3盏。投资38.1万元对狮山路、建湘路进行全面修复,新做沥青路面2700㎡,修复砼路面下沉700㎡,投资39万元对蔡家皂到飞机坪一带,进行修复提质,部分路段拓宽1.5-2米,修复砼1802平方米。全区城镇功能进一步完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城市综合承载能力进一步增强。

 

  环境质量进一步改善。全年化学需氧量、氨氮排放量、二氧化硫排放量、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7442.42吨、1911.70吨、4748吨和3727.45吨,分别下降7.89%、6.12%、25.67%、0.07%。环境空气优良率为94.3%,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美丽乡村建设顺利推进,全区共有国家级生态乡2个,省级生态镇1个,省级生态村6个。

 

 

 

  十、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人口计生工作稳定发展。全区年末总人口为34.06万人。据区人口和计生局统计:全年出生人口2788人,出生率为9.41‰;死亡人口1791人,死亡率为6.0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37‰,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为109.15:100。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0.96%,多孩率为10.00%。全区发放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89.7万元,共计935人、独生子女死亡伤残特别扶助191.2万元,共计395人。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城乡居民现金可支配收入25129元,增长9.5%。

 

  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完善。全区共征缴企业养老保险13718万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319%,发放基本养老金10322万元,按时足额发放率100%;失业保险102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70%;新农保和城居保265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2%,共发放基础养老金1113.3万元;城镇职工医疗保险1340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11%;城镇居民医疗保险3740万元,生育保险66万元,完成全年任务120%;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开展率100%,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95%。

 

  民政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2573对,离婚登记810对,收养登记0对,办理老年优待证2973个。各项社会公益事业、社区综合服务事业等都有较快发展。全年发放90岁以上高龄老人长寿生活补贴48万元。

 

 

 

 

 

  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相对数均为本年与上年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