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方案

              
【字体:

 

 


衡阳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精神要求,遵循青少年儿童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全面普及和推动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按照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的工作方针,强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阵地作用,依托心理健康领域各职能部门和社会专业力量,不断拓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途径和方法,构建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切实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心理健康教育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学生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具体目标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能力,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工作原则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2.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3.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4.坚持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相结合。要在教师指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意识和能力。

四、工作任务

1.要把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

各中小学校要按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有关要求,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要整合有效教育资源,满足不同发展倾向学生的心理需求,为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及时有效指导。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要在其尚未出现或刚出现时给予指导、积极干预,让他们有所了解、有所准备。对那些已出现的一些消极心理或行为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补救。

2.要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前提

1)合理配置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进一步完善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评聘制度,各中小学校要精心选派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心理健康专业素养的人才并把他们安排到心理健康教育岗位。自2019年秋季学期始,各中小学校至少要配备1名具备心理学专业知识和实战能力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有条件的中小学可以配备2-3名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专业培训。依托具有良好影响力且具有专业资质的社会专业机构,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专业培训和实践。分期分批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培训(包括理论学习、技能辅导、实战观摩、案例督导等多种形式),提高其基本理论、专业能力和操作技能水平。2019年开始,逐步组织开展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市教育局每年至少举行一次全市性的培训,县市区教育局每年至少举行2次,要覆盖到每一所学校、每一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3)加强通识性培训。要加强行政人员和中小学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等管理者和全体教师教育培训,提高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了解掌握与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政策文件,引导教育管理者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确保这项工作有效落实。提高中小学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自觉有效运用心理学知识和技能,关注学生心理活动,洞查学生心理状态,切实提高教育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2019年3月份,启动全市中小学班主任、德育主任的培训工作,先是市级培训,再是县级和校级培训,做到点、线、面全覆盖,做到全市“不漏一校”“不漏一人”,并开展年度工作考核评比,考核情况纳入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的年度目标管理考核。

4)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教学竞赛。要结合实际情况,每年适时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学科竞赛。2019年上半年,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十佳教学能手”竞赛,先进行校、县级初赛,再开展全市决赛,评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十佳教学能手”和“十佳教学能手优胜奖”。通过竞赛评比,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工作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师资队伍水平的整体提升。

3. 要把加强课程建设,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

各中小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要开齐开足开好心理健康教育课,每2周要安排1课时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以活动教学为主,以提高学生整体心理素质为主要任务,既要防止单纯的心理学知识讲授,也要警惕过分娱乐化,尤其要防止临床咨询倾向。采取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创设、角色扮演、游戏、心理情景剧等多种形式,有效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要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家长会、专家讲座、校园开放日及各类实践活动时间,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4.要把加强对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突破口

1)加强与妇联、民政、卫健、残联等部门配合协作。了解掌握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需求,重点关注困境儿童、残疾儿童、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为他们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悲伤抚慰、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2)加强家庭教育知识普及教育。把心理学知识融入家长学校教育课程,大力加强家长学校建设,有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形成学校社会家长育人合力。

3)高度重视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工作。中小学校要依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开展教师心理咨询、教师心理沙龙、教师团体辅导等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缓解心理压力、增强心理调节能力。要对参加心理健康教育研修的教师在时间和培训经费上给予支持。

4)成立学校心理危机处置领导小组。制定应对突发心理危机事件的处置预案,并定期演练。校内发生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应及时向教育主管部门报告,必要时请校外心理专家支持。

5.要把深入开展教科研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支撑

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各级教研机构应配备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组织相关课题申报和优秀成果评选,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提供理论科学依据和实施指导。由教育行政部门主导,有效整合本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资源,鼓励建立校际联盟,整体互动,共同发展。

6.要把加强教育场所建设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载体

进一步建好衡阳市未成年人阳光心理辅导站和县市区的未成年人心理辅导站。各中小学、社区应配备1个心理咨询室,有条件的学校同时建立心理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的使用面积不小于18平方米,包含心理咨询、心理测评和沙盘游戏治疗等功能。学校心理咨询室应在学生的课余规定时间向学生开放,也应为学生家长参与提供条件。安排心理健康教育专兼职教师在开放时间内值班、接待来访学生及家长。每个教学周内,学校心理咨询室的开放时间不少于10学时。建议实施咨询预约制度,学生或家长可通过登门、电话、网络等方式预约。新生入学教育期间,学校要组织学生参观心理咨询室。

五、保障措施

1.要切实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组织领导。各县市区教育局要制定规章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提供政策、人力、物力和经费支持,指导中小学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各中小学校要完善工作体系和管理制度,结合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要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具体责任人,明确职责,定期开展工作考核。

2.要设立心理健康服务专项资金。用于中小学教师培训,支持衡阳市未成年人阳光心理辅导站建设和实施危机紧急干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委托具有一定资质的专业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

3.要成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库。遴选素质高、能力强、专业技术过硬的优秀心理健康工作者充实到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库,更好地为中小学校及广大中小学生和家长服务。

4.要加强督查考核。认真做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常规工作的督查,并把督查结果纳入对学校工作年度考核。及时总结各单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做法和成功经验,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交流。我市将在3年内评选100所心理健康教育达标校,并适时召开经验总结及表彰会,总结经验、交流成果、树立典型、强化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