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珠晖区教育局党组 关于印发《珠晖区教育局2023年党建工作要点》的通知

              
【字体:

中共珠晖区教育局党组

关于印发《珠晖区教育局2023年党建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基层党委、党(总)支部:

现将《珠晖区教育局2023年党建工作要点》印发给你们,请各基层党委、党(总)支部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落实。

 

 

                           中共珠晖区教育局党组

2023年47



珠晖区教育局2023年党建工作要点

 

2023年全局党建工作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着力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锚定“推进“‘三强一化’建设,打造区域教育中心和科教文卫优势区”目标,全面发挥党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不断推进学校党建工作全面过硬、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以实际行动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见效。

一、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

1.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干部师生头脑、指导教育实践。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两个确立”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日常言行上,强化对党忠诚教育与党性教育。局党组班子带头,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教职员工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确保教育领域始终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坚持想在前、抓在前、谋在前,按照中央部署和省、市、区委要求,扎实开展主题教育。

2.严肃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结合“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活动,常态化落实“三会一课”、谈心谈话、民主评议党员和主题党日等制度,提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质量,严格执行党章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举行重温入党誓词和入党志愿书等政治仪式,推动党员干部开展经常性政治体检。加大对困难党员和老党员的关怀帮扶力度,不断增强党员的荣誉感、归属感和责任感。

3.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强化政治监督,领导班子带头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加强对党员干部全方位管理和经常性监督。进一步强化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廉政提醒谈话制度,持续推进清廉机关和清廉学校建设,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在系统内开展“以案促改”专项整治工作。加强经常性纪律教育,让“身边事教育身边人”。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深化纠“四风”树新风。严格监督执纪问责,加大对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的查处力度。加大对教育乱收费和教辅、校服等采购管理中违规牟利等不正之风的整治力度。全方位筑牢从严治党防线。

4.坚定不移维护教育系统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校园稳定。坚持总体安全观,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健全风险监管机制。推进教育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扎实抓好消防、建筑、校车、食堂等安全管理,强化防溺水、防性侵、防欺凌和国家安全、扫黑除恶等重点领域专项整治。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统筹抓好教育系统疫情防控。抓好做好校园稳定工作。

二、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

5.扎实推进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进一步加强党对中小学校的全面领导,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建立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的意见(试行)》要求,进一步优化《珠晖区中小学校党组织议事规则》,以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为关键点,提升办学治校内生动力。准确定位学校党组织、党组织书记、校长职责与权力,健全党员和骨干教师的双培养机制,将党的领导、党的建设贯穿办学治校、立德树人全过程。

6.纵深推动民办学校党建做优做实。推进教育系统民办中小学校、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等两新党组织应建尽建、党的工作有效覆盖。进一步增强两新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同步为两新党组织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和专兼职党建指导员,督促指导本系统民办学校、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7.做好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严格落实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强化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管理,确保教育系统网络空间风清气朗。全面规范教材、教辅及课外读物进校园管理。完善对外宣传工作机制,夯实宣传阵地。健全学习机制和学习载体,完善教职员工教育与学习制度。

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8.构建高质量思政工作体系。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推进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校园文化提能增效、“小我融入大我”实践引领等行动,实施“大思政课”建设工程。持续创新“我是接班人”“奋斗青春号”等大思政课堂,开展四会一课”“开学第一课”等中小学德育品牌活动持续开展“党建带团建、党建带队建”活动全面加强党、团、队一体化建设,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组织以及教育基地、公共文化服务场所育人作用,打造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大课堂。建强思政工作队伍,建立思政工作研究交流平台。

9.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坚持“五育”并举。开齐开足上好体育美育课,全面落实学校体育美育三年行动计划。持续推进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发展与评价。强化“五项管理”,做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加强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行动,探索建立“医+社+校”协作机制,提高早期预警、定期辅导、及时干预的全链条管理能力。加强劳动教育,推进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校和实践基地建设。落实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指导规范家长委员会行为,推进家长学校建设。广泛开展青少年读书活动。

10.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逐步健全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巩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治理成果,加强学前教育共同体建设。继续加强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公办幼儿园编制、人员配备并提高使用效率,引导和监督民办园根据有关劳动法律法规和配备标准配足配齐教职工,逐步落实每班“两教一保”的人员配备标准。保障幼儿园教职工工资待遇,提高幼儿园师资培养培训质量。不断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全面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推动学前教育教研改革。逐步完善幼儿园规范管理机制,强化对幼儿园办园条件、安全防护、卫生保健等方面的动态监管。加大不规范办园行为治理力度。

11.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施新一轮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工程,整合乡村小规模学校,推进乡村温馨校园建设。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通过理念引领、资源共享、教师流动、多校协同等机制,提升集团化办学效能,逐步破解我区优质教育均衡难题。实施“校校结对帮扶行动”。开展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状况诊断监测,常态化开展覆盖全域的义务教育质量监测。

12.推动“双减”走深走实。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强化学校教学教研常规管理,区教研室定期组织教育教学视导活动,抓好学校作业管理、考试管理,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工作,推动课堂“减负增效”。建立“大课后服务”概念,丰富课后服务资源供给,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发挥“流动少年宫”公益性作用,提高课后服务质量与吸引力。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加强学科类隐形变异培训治理,强化非学科类培训监管,校外培训领域资金监管,加强校外培训综合治理。实施“共话双减”主题宣传工程。

13.全面推进乡村教育振兴和教育振兴乡村工作。优先发展乡村教育,对衡州路小学、双江小学等进行提质改造,加快建设茶山坳镇中心小学,着力构建城乡统筹、优质特色的乡村教育体系。坚持义务教育“三帮一”劝返复学和控辍保学联控联保机制,严防失学辍学。做好精准资助工作,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

14.规范民办义务教育科学发展。依法推进分类管理改革,全面实施分类登记。巩固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成效,推进民办义务教育规范管理常态化。实施民办学校质量提升行动,引导民办学校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加强民办学校办学行为监督和违规办学整治,强化民办学校资金监管。

四、全面深化教育改革

15.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以评价改革牵引教育综合改革,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持续推进“破五唯”,出台局内工作清单,落实部门工作清单,加强典型经验总结和宣传推广。加大对违反“十不得一严禁”行为的监测和整改力度。积极稳妥推进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工作。全面落实公民同招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普通高中属地招生政策,健全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机制,落实军人子女、高层次人才子女等入学升学优待政策。    

16.深化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做好县级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相关工作。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条件保障,建设一支敢于督导、善于督导的教育督导队伍,发挥教育督导的监督和指导职能,将教育改革的各项要求贯彻落实到区属各中小学校。实施新一轮幼儿园综合督导评估,加强督学责任区建设。

17.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坚持依法治校,完善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聘任与管理,持续开展学生“学宪法讲宪法”活动和“国家宪法日”主题活动,抓好青少年法治宣传周、送法进校园等活动。按要求抓好文明创建相关工作。

18.深化数字校园建设。推动各校数字校园基础设施改造升级,优化完善智慧教育平台体系,推进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的广泛应用。构建数字教育资源供给生态,打造一批具有特色的新型数字教育资源品牌。引领推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应用。

五、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9.深化师德师风建设。全面落实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完善师德师风建设体系,大力选树、表彰、宣传一批教书育人楷模、最美教师等先进典型。引导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扎根讲台、潜心育人、敬业奉献。开展“高级教师示范性履职回头看”活动。建立教师履职正负清单,严肃查处各类师德失范行为,对有师风污点的教师,纳入“黑名单”进行严惩。

20.推动教师素质提升。深入推进教师基本素养整体提升工程,开展90后教师素质比武,青年教师教学能手评比等活动。做好2023年教师培训工作,完善监管制度,规范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培训效能。落实国培、省培、市培计划,强化乡村教师公费定向培养。继续做好“三区”支教工作。实施“双名”工程,争取用三年时间,培养30名左右的省市级名师名校长。

21.做优教师管理服务。加大中小学教师编制和岗位数量统筹配置力度。教师队伍补充以公费定向师范生为主渠道,同时,跨区域调配一批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规范中小学中层及以上学校领导课时量,尽可能减少临聘教师数量。做好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工作,推进区域内教师“区管校聘”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落实教师各项待遇政策。持续改善教师工作生活条件,持续推进“教师脱单、运动普及、荣誉共享”等活动。加强对教师关心关爱。完善教师评价激励机制。

22.努力锻造高素质管理队伍。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完善选贤任能制度。持续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培养使用力度,特别注重发现90后、95后优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组织学校管理者走出去,学习借鉴教育工作先进经验。强化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落实各项干部管理监督制度和关心关爱办法,健全干部考核体系,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