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阳渡镇南陂村精准扶贫三年规划
为全面推进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实现真扶贫、扶真贫、扶贫真,在深入村民、贫困家庭调查,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结合村情,经区驻村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商议,特制定南陂村2015年—2017年精准扶贫三年规划。
一、基本情况
东阳渡镇南陂村共有7个村民小组,271户,1268人,总面积3.1平方公里。现有村两委干部3人,党员29名。全村共有耕地面积833.23亩,山塘面积106亩。村民主要生活来源为外出务工、种植、养殖收入,其中在272厂附近从事基建工作的就业人员较多。该村属省级贫困村,现有贫困户65户共273人,2015年计划预脱贫44户,未脱贫21户(含重新核实识别后新增贫困户4户6人)。因其靠近272厂尾砂坝,受辐射、污水影响,附近耕地不能种植农作物,少数山塘不能养鱼,全村60%以上的贫困户是因病致贫;人多地少,年老体弱者较多,青壮年多在附近打临工,少部分外出务工,全村劳动力不足。
二、总体目标
通过全面实施和推进精准扶贫,结合本村实际情况,力争2015年末南陂村贫困户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650元以上,三年内实现省级贫困村摘帽。
三、帮扶对象
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经区驻村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集体研究,确定南陂村帮扶对象共21户,名单如下:包敏、包克爱、胡成葵、蒋如智、胡能明、胡隆字、蒋如平、包宗诗、贺名生、包克成(文塘组)、罗世元、罗世柱、范阳元、沈太爱、刘达楚、刘美兰、周伟、蒋如亮、颜春容、郑世梅、罗世幼。
四、具体规划
(一)精准脱贫。按照“一户一本台账、一个脱贫计划、一个帮扶项目、一套帮扶措施、一名帮扶责任人”的要求,确保每户贫困户有1名干部帮扶,并建好档。针对贫困户实际,以户为单位,尊重贫困户主体意愿,通过硬化山塘、提供鱼苗、技术指导等方式扶持发展养鱼业。通过提供种植技术指导、提供肥料等方式发展种西瓜、蔬菜等种植业。到2017年底,全面消除贫困。(具体见附件)
(二)政府扶持。积极协调民政、医保、就业、残联等部门,将全村丧失劳动能力和收入来源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纳入民政救助范围。对医疗费用花费较大,尚未纳入医疗救助的部分,争取适当补贴。对劳动力充足,可以外出就业的人员,通过自身努力、政府介绍的方式,解决就业问题。
(三)加强党建。一直以来,南陂村面临着办公无场所,活动无阵地的困境,基层党组织建设薄弱。为增强全村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给村支两委创造一个良好的服务环境,拟在村里选址,于2016年底前建好村部。
(四)完善设施。主要是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对贯穿全村耕地的主渠道,即尾砂坝至107国道共3.5公里渠道进行硬化,充分发挥其排洪、灌溉作用,确保耕地能够正常耕作。2015年-2017年内硬化山塘3-5口,优先承包给贫困户养鱼增加贫困家庭收入。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领导。东阳渡镇南陂村精准扶贫工作联点县级领导为区委副书记、区政府区长陈礼洋,区政府副区长陶朝晖,驻村帮扶成员单位为区政府办、区发改局、区水利农机局,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共3人。东阳渡镇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南陂村精准扶贫工作,坚持党政“一把手”负责制,始终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扛在肩上。
(二)强化保障。重点是三个方面:一是资金保障。中央和省级安排的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有限,缺口很大,要解决投入这个问题,一要抓住政策机遇,积极向上争取。二要加强资金整合,将扶贫、水利、发改、民政、医保、就业、财政、残联、农业、农开办、畜牧、移民等资金进行整合,一起帮扶,避免撒“胡椒面”。二是队伍保障。区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和镇驻村干部要任务到户,逐户走访贫困户,让村民自主选择感兴趣、适合自己的项目,东阳渡镇、区驻村工作队要针对性地进行扶持,做到贫困村不摘帽、贫困户不脱贫,帮扶干部不撤出。三是环境保障。村两委干部要积极配合驻村扶贫工作队做好精准识贫,入户走访工作。村两委是精准扶贫项目组织实施的主体,要协调处理好群众之间的各类矛盾纠纷,确保每户精准扶贫项目有序推进。
(三)严格监管。扶贫工作队会同镇纪委、区扶贫办等单位对扶贫专项资金进行监管,坚持从设计、材料、施工等源头抓起,严把项目建设的质量关,杜绝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违规违纪行为发生,严格执行项目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确保扶贫资金不浪费、不挪用一分钱,确保发挥项目效益。上级要求发放到户的资金必须严格发放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