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珠晖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字体:

  区三届人大五次会议文件(7)

 

关于珠晖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5年3月11日在珠晖区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段平华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委托,向大会报告珠晖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查。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4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起始之年,是确保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攻坚之年,更是在新的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面对宏观经济下行、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等多重压力叠加的严峻形势。全区上下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体基调,坚持科学发展主题,狠抓项目建设和队伍建设,突出“城市建管、民生福祉、社会稳定”三个重点,实施“转型升级、创新驱动、区域统筹、融合共建”四大战略,以打造“三新”珠晖为目标,积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努力应对经济增速换挡回落带来的不利影响,全区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综合实力持续增强。

2014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4.92亿元,增长10.9%,增速位列城区第一。完成财政总收入12.95亿元,增长10.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145.03亿元,增长27.4%,增速位列城区第一。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48亿元,增长13%,增速位列城区第二。完成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29元,增长9.5%,增速位列城区第一。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全区单位GDP能耗下降10%,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6.53%,共计削减化学需氧量339.27吨、氨氮817.16吨、二氧化硫2047.30吨、氮氧化物2.65吨,圆满完成市里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2014年全区部分经济指标增幅回落,主要是受国际经济下行影响,也是国内经济步入新常态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总体上看,全区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持续向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二)产业发展质量提升,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1、现代农业稳步发展。2014年全区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8.15亿元,增长4.6%,增速位列城区第一。水稻总产量2.57万吨;蔬菜总产量12.86万吨,蔬菜年总收入达11268万元,较去年增长7.8%;经济作物总产量4.93万吨,较去年增长13.6%。太阳能路灯、农村沼气池建设持续推广,我区今年安装太阳能路灯165盏,建设30立方米沼气池8个。农村环境明显改善,近3年我区成立保洁人员队伍70支667名,共建液压式垃圾中转站1个、垃圾中转站11座、垃圾填埋场15个、垃圾收集池600余个,共购垃圾桶7.5余万个、垃圾清运车247辆。蔬菜生产向无公害化方向发展,亮农、天绿源、芳衡、富新、金芳等十余家蔬菜专业合作社现已基本完成6000余亩高规格菜地建设。由湖南三创集团投资的金甲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年内已完成投资8000余万元。衡阳力丰生态农业体验园已通过银行贷款的形式到位资金1000万元。由衡阳云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的双水湾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2、工业经济加速集聚。2014年全区实现第二产业增加值109.16亿元,增长9.9%,其中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7.3%,增速均位列城区第一。我区紧紧围绕“兴工强区”战略,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加强扶持,积极培植四大支柱产业。以市场、科技引导中钢衡重、运输机械、华意机械为龙头的机械行业加速技改,扩大机械制造业的现有优势。以环保技术引导湘衡盐化、裕华化工、海联盐卤、春茂化工等化工企业加强盐卤产品深度开发,进一步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以品牌建设引导天之衡、雁峰酒业、创新、泰源昇等酿酒、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2014年完成10个市重点工业项目投资9.4亿元,占年计划投资的100.4%。

3、服务业实现提速发展。2014年全区实现第三产业增加值67.61亿元,增长13.4%。根据我区实际,我区规划布局了涉及商贸物流、城市综合体、大型市场(农贸市场)、宾馆酒店、旅游景区、特色街区等40个业态的六大片区,即:滨江现代商贸核心片区、火车站商业副中心片区、酃湖新区副中心片区、茶山物流园片区、东阳物流园片区、茶山现代生态休闲旅游农业基地片区。我区高度重视服务业项目的引进和发展,采取多种措施狠抓落实。一是狠抓落户项目的推进,加快推进中海油、丽波酒店、金湘国际广场、鑫都国际、衡州大市场改造、双水湾农业旅游度假区等项目的建设步伐,目前项目均按预期进度有序建设中。二是紧跟意向项目的对接,加大对中烟集团薄片、富士康下游配套产业群等项目的对接力度。三是优化在谈项目的服务,对在谈的衡阳欧洲城、衡阳辉煌粤港澳肉食品加工出口中心、红星美凯龙耒水湾旅游度假区等项目安排专人,做好各项服务工作,力争项目早日签约落地

(三)投资结构逐步改善,重大项目支撑有力。

2014年,全区共实施109个重点项目(含12个包装项目),总投资521亿元,年度投资116.8亿元。列入省市考核的重点项目63个,总投资412.6亿元,年度投资88.8亿元。项目数量和项目投资额在城区排名第一。实施的重点项目中,年度投资在1亿元以上的项目有40个,年度投资在3亿元以上的项目有15个,包括:船山东路、耒水东岸风光带、酃湖公园等城市建设项目;衡云干道、湘南地区电网应急抢修中心基地等基础设施项目;丽波国际(五星级)酒店、鑫都国际商贸城等招商引资项目;滨江新区项目年度投资更是达10亿元。德龙车桥和旺洁不锈钢等项目已竣工,恒天九五和衡州家园保障性用房等项目正在加速推进,宏冶重机、重油储备中心、衡信电缆等项目完成项目前期工作现已开工建设。

(四)城市功能不断提升,城区面貌焕然一新。

我区坚持以“建筑美化、临街拆违、见缝插绿、围墙改造、公共设施完善”为重心,大力开展城建工作。一是完成两厢提质改造工程。投资约4614万元,共计拆除防盗网44244平方米,改造防盗网23585.5平方米,拆除遮阳罩23951米,新增绿地23947平方米,墙面改造25700平方米,墙面粉刷66038平方米,规整管线8300多米。二是进行日常市政设施维护。投资约190万元,新做沥青5206,硬化路面3320,疏通下水道3161m,清化粪池257个,解决了部分地区“沟不通、路不平、灯不亮,化粪池淤塞”的问题。三是城市道路建设。东风南路、狮山路、建湘路、苏州湾、嘉树里等12条主次干道完成改造修复,船山东路、衡云干道路基全线贯通,二环东路、雁城东路、双江路二期等顺利推进。

(五)民生保障逐步加强,社会事业日趋完善。

    2014年我区各项民生支出占全区财政总支出的69.7%18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面完成,位列城区第一、全省先进保险就业方面:企业养老保险参保职工达9998人,发放基本养老金10322万元,按时足额发放率100%。我区开展各类招聘活动,提供岗位信息27439个,求职登记人数23761人,新增就业人员6526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14%。住房改造方面:总投资5873万元的东山片棚户区改造项目已全面开工,基本建成4栋共108套,开工率和基本建成量分别为年度目标任务的135%和132%。完成了50户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农田水利方面:2014年全区重点在堤防加固、机埠维修改造、塘坝清淤、渠道清淤、农村安全饮水等工作上下大力气,共投入资金近3000万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00余处,达成了主要堤坝不出险,骨干山塘不漏水,城乡饮水不担忧、农机保安促安全的工作目标。教文体卫方面:苗圃小学、和平乡东山小学、正源珠晖分校等规划选址工作完成。“两馆一站”继续免费开放,“两免一补”政策继续执行,全年免教科书32953人次。“广场旬旬演、社区周周乐”、“欢乐潇湘·幸福珠晖”等大型群众文艺汇演成功举办,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区实验小学网球队代表衡阳市参加湖南省第十二届运动会,取得了5金、5银、2铜的优异成绩。全区中小学、幼儿园开展食品卫生专项检查,认真做好“手足口病”等传染病防控工作,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合格率达98.5%。

(六)深化改革促进发展,幸福指数迅速提升。

2014年,区委、区政府大力推进各类改革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一是基本药物制度管理不断加强。药品(疫苗)电子监管网实施工作进一步得到完善,覆盖率100%。各单位门诊人均费用同比下降28.3%,住院人均药品费用同比增加33.5%,门诊人次同比增加73.2%,住院人次同比增加64.4%。医改效果凸显,老百姓实现了真正病有所医二是殡葬改革推进卓有成效。我区组建殡改巡查执法工作队,经常性开展巡查、执法行动。共计到各乡镇、街道、社区、城中村巡查1121次,实地巡查、处置问题533场次,共计收缴治丧用具59起,劝退搭设灵棚55起,扎实做到每次接访、处访、查处有登记、有台帐。三是大力推行生育改革。自2014年5月“单独两孩”政策实施以来,我区积极张贴宣传资料1000多张,及时发布于门户网,印发宣传单达10万余份,刷新固定标语150条,更新板报80块,制作广播碟片20余张,截至目前,已发放《单独两孩生育证》348本。

总的来看,在宏观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资源要素制约加剧的严峻形势下,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上述成绩确实不易。这是全区上下协力攻坚克难、积极进取的结果。在具体工作中,全区上下围绕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积极应对新常态,着力培育增长点,在狠抓产业集聚、扩大有效投入、深化改革创新、切实改善民生等方面主动作为,综合施策,有力地支撑了全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重加强分析研判,高度关注经济运行中的倾向性、苗头性、潜在性问题,逐月、逐季认真研究研判,对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存在的突出困难逐一排查,有针对性的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矛盾和问题。大力推进工作落实,对确定的目标、制定的政策、部署的工作一抓到底,集中力量推进一批重大项目、重要实事、重点举措,促进了各项目标任务的有效落实。

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的矛盾和问题:一是受宏观形势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速逐步放缓;二是部分行业和企业运行困难增多,财政增收难度加大;三是土地、资金等要素制约日益凸显,项目招引和实施难度加大;四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有待提高,三次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产业集聚发展亟需加强,现代服务业发展仍待提速,带动性强的龙头型旗舰型企业偏少,等等。对此,我们将给予高度关注,积极有效应对,统筹采取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 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预期目标和任务措施

今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立足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围绕“三新”珠晖总目标,突出项目建设和基层党建两大主抓手,狠抓民生改善、改革创新、依法治区,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确保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2015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谋划“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从国际看,金融危机后续影响尚未完全消除,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调整期,主要经济体的复苏仍然脆弱,存在诸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外部需求短期内难有明显增长,全球经济仍将保持周期性温和复苏态势。从国内看,我国仍处于“三期叠加”阶段,受工业增速回落、投资增长动力减弱、房地产市场调整等多重因素影响,经济总体稳中趋缓,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但同时也要看到,我国正以全面深化改革为抓手,接连出台了简政放权、扩大企业投资自主权、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加快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增长等一系列利当前、惠长远的政策措施,对于稳定宏观经济增长具有积极作用。从区域环境看,国家积极推动“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省委省政府积极推动长江经济带战略的启动实施,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东拓”战略实施,为我区在更高层次上拓展发展空间、推进转型升级创造了有利机遇。从我区情况看,尽管经济增速总体趋缓,但经济发展中积极因素仍然较多:一是近年来转型升级的积极效应逐步显现,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高校云集、交通便捷、资源丰富、环境容量较大和生产要素成本相对较低等优势,有望快速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持续深化重点领域改革,经济社会发展活力得到了进一步释放和激发;三是区委、区政府主攻重大项目、推进产业集聚发展、加快建设滨江新区、武广片区、机场片区等工作举措,都为经济实现平稳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

基于以上分析,综合考虑2014年目标完成情况和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需要,以及推进全区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战略选择,主要经济指标安排既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确保在全市处于前列,又要主动适应“新常态”,为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留足空间,创造条件。为此,在充分调研、反复测算的基础上,2015年我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指标建议安排如下:

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奋斗目标9.5%;财政总收入增长11%,奋斗目标12%;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以上;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9.5%以上;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10.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节能减排任务全面完成市里下达的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要立足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我区2015年的经济工作和社会事业发展:

(一)坚持产业转型升级,努力呈现稳中快转的发展新态势。

1、树立品牌特色,提升农业特色化做强优势特色产业,积极引导蔬菜、苗木、畜牧、林果等特色产业的战略转型,进一步作响酃湖葡萄、茶山坳镇鸡萝卜等品牌,力争2015年申报无公害产品认证2个,绿色食品认证2个,产地认证1个。加快农业项目建设,做好双水湾项目工程、金甲湖休闲农场两个重点农业项目服务工作。要继续按照“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模式,以绿色、休闲、参与、体验为主题,充分挖掘我区优越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争取培育和引进一大批现代都市农业项目,为休闲观光旅游搭建有效载体。要大力推广农产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禁止农民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引导农民合理施肥,科学用药,确保农业投入品安全。

2、培育新型产业,增强工业竞争力一是提质改造传统行业。围绕机械制造、盐卤化工、酿酒、饲料等传统产业,运用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企业提质和节能降耗改造,推动产业整体升级。二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多点支撑的工业布局。加快培养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增长点。三是培育发展规模企业,将符合条件的新投产项目纳入到规上企业范围,把条件成熟的企业申报进入规上企业笼子,积极帮助和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做优成为规上企业。力促中烟薄片、通用电缆、湘衡技改等项目在年内启动项目建设,力促恒天九五、宏冶重机、衡信电缆等项目在年内竣工投产。

3、拓展发展领域,壮大服务业规模抓住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对现代服务业需求不断扩张的契机,把发展服务业与发展制造业摆在同等位置,以长远的眼光、开放的理念、互联网的思维,推动服务业和制造业协同发展、融合发展。一方面,加快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数据服务、金融服务、科技咨询等生产性服务业,引导企业打破“大而全”、“小而全”的格局,分离和外包非核心业务,向价值链高端延伸,由生产制造型向生产服务型转变。另一方面,积极培育健康养老、文化旅游、体育会展、商贸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促进城市功能品位提升、群众生活质量改善。主要抓好中海油、重油储备中心、江南汽配城、驾考中心、丽波酒店、酃湖公园以及鑫都、中库、金湘等城市综合体等项目建设。

(二)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努力展现互动并进的发展新面貌。

1、促进中心城市内涵提升。遵照“彰显文化特色、突出地方特色、保持山水特色”的要求,重点抓好“两旧四新两镇”规划建设,改造苏州湾、老机场两个成熟旧城片区;打造滨江新区、武广新区、耒水两岸风光带、酃湖公园四个新片区;将茶山坳镇、东阳渡镇分别建设成生态农业基地、市民休闲“后花园”和物流中心、观光农业“示范区”。

2、构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强城内基础设施对接,以“三纵三横”为经脉,加快实施交通重点工程,重点推进二环东路、外环东路、雁城东路、船山东路、学院路、双江路以及城区地下通道建设,高标准开展“绿色通道”建设,大力实施农村畅通工程,完善城乡路网,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可靠的基础设施支撑。

3、打造整体优美宜居环境。围绕“净化、绿化、亮化、序化、美化”的要求,统筹推进区域、城市、镇村三大生态系统建设。着力建设酃湖污水处理厂,改造珠晖垃圾处理场,提质东风路、光明街两厢,让城区“旧貌换新颜”。高水准完成“秀美村庄”建设规划,扎实推进安全饮水、中小河流治理,启动石头港机埠改造等项目,让农村“宜居而美丽”。

(三)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努力开创充满活力的发展新局面。

1、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和民生导向,继续深化政府体制改革,全面推行政府机构改革,调整机构职能,对职能相近、职责交叉重复、管理分散的机构进行合并调整,不断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动简政放权,进一步加大审批事项“减、转、放、免”力度,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下放审批权限,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向纵深推进。继续深化医疗卫生改革,全面实施区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彻底改变公立医院“以药补医”的运营机制,进一步完善区域医疗服务体系。继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强化部门预算,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防范政府性债务风险。继续深化教育改革,以6所课改示范校为样板,不断推广经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步伐,打造高效课堂。继续深化“绿色殡葬”改革,加强对广大群众的思想文化教育,灌输生态意识,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改变传统丧葬习俗,形成勤俭节约、尊老敬老、厚养薄葬的新风尚。

2、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继续抢抓我市荣获全国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城市和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契机,围绕衡阳产业规划布局要求,以引进世界500强、国内行业100强、商贸龙头企业、老字号知名企业为目标,改进招商引资推进机制,形成产业招商、专业招商、园区招商“三位一体”协调推进的招商新格局。一是以衡阳火车站为中心,加快商贸集群发展,重点抓好衡阳市火车站T型地下人防商业街项目的对接洽谈,引导中心片区现有的零散仓储整体转移,全面提升城市整体形象。二是以滨江新区为中心,大力引进和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和总部经济,构建现代商贸、文化风情、旅游休闲于一体的核心区、引领区、示范区,重点抓好衡阳欧洲之窗、红星美凯龙家居集团暨酃湖公园项目的跟踪服务。三是依托茶山坳镇的农业资源,大力引进和发展现代都市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打造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四是依托东阳渡镇优越的交通优势,大力引进和发展现代化综合物流园,抓好铁路口岸物流园的推进工作,打造湘南地区的现代化物流中心。五是以园区为载体,大力引进新型工业循环产业,突出抓好远大住工现代化住宅产业生产线和新型房屋产业园项目的招商对接。同时,积极引进客商建设园区标准化厂房,夯实招商平台,大力承接产业转移。

(四)坚持以民为本理念,努力形成共享和谐的发展新气象。

一是要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建立“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加大创业帮扶力度,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重点做好大学生群体、零就业家庭、退役军人、城镇就业困难人员、农村转移劳动力等群体就业服务工作,力争全年新增城镇就业60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500人。是要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加大投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规范管理,努力实现教育资源配置的最大化、最优化。新建酃湖乡上托小学、苗圃小学、东阳渡镇荷塘小学,扩建和平乡东山小学,加强酃湖乡中心学校、茶山坳镇中心学校、东阳渡镇新龙小学等薄弱学校建设,大力支持正源珠晖分校、凯杰九年一贯制等民办学校建设,规划建设好1所农村公办幼儿园,配合市里做好市铁一中学新建工作,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大力推进卫生项目建设,启动衡州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支持南华医院综合楼建设、市妇幼保健院异地新建。加强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免费开放力度,实现年服务人次、图书文献流通册次、艺术培训课时量进一步提高。三是要推行法治社会建设。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使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要严厉杜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徇私枉法、司法不公等现象,避免出现以权压法、以言代法、信访不信法等情况。

风正海阔,自当扬帆破浪;任重道远,更须策马加鞭。让我们在区委和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和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万众一心、锐意进取、攻坚克难、逆势而进,谱写“三新珠晖”更加辉煌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