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汉街道打造“四个粤汉” 实现2023新跨“粤”
2022年,粤汉街道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战疫情、守底线、推项目、护税收,基本完成了向荣里、粤汉两个社区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理顺了飞机坪物流园区发展关系,啃下了二环东路拆迁钉子户,协助办好了湖南红色文化旅游节,“一核五入”里巷工作法和“三化”基层治理模式落地生根,辖区营商环境进一步和谐,政商关系进一步融洽,居民幸福指数和安居指数不断升高,发展形势良好。2023年,粤汉街道将继续坚定不移围绕区委、区政府“三高五区一跨越”战略目标,结合实际,锚定目标,狠抓队伍,担当作为,严守底线,聚焦“四个粤汉” (活力粤汉、文旅粤汉、善治粤汉、幸福粤汉)目标,奋力争当珠晖中心城区发展排头兵。
一、奋力打造“活力粤汉”。一是力促班子活。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发挥街道班子“年纪轻、干劲足、活力大”的优势,勇于闯、敢于突、追求新,力推新点子、新做法、新经验,打造忠诚可靠、朝气蓬勃、团结一致、敢打敢拼的“活力粤汉”。二是力促机制活。坚定不移推动岗位目标责任制落实,进一步优化街道和社区干部管理机制,定人定岗定责,坚决破除“好人主义”“平均主义”,牢牢树立干事创业导向,充分激发街道和社区干部动力,确保凝聚力、执行力、落实力全面提升。三是力促经济活。做活项目龙头经济。积极配合做好湘江东路北延、江岸路、机场飞机坪片区开发等重点项目建设,全力拉动辖区投资量。做活街巷门面经济。结合“引老乡回家乡建故乡”,积极培育市场主体,降低玉麟路、粤汉路、湘江东路等街巷门面空置率,壮大辖区企业含税量。做活传统产业升级。全力支持达德市场、粮油批发市场等传统产业升级,优化营商环境、支持企业创新、壮大电商营销、提供服务便利,不断拓宽水果粮油批发、物流等产业发展空间,增加企业的含薪量。
二、奋力打造“文旅粤汉”。一是聚焦文旅。发挥湘南学联、省立三中旧址、退省庵、欧阳故宅等坐落文旅资源得天独厚的优势,加强街景融合,吸引游客来粤汉旅游,打造富有红色和清廉底蕴的“文旅粤汉”。二是聚焦文创。结合湘南学联历史,推动打造一批伟人毛泽东在珠晖湘南学联的主题文创产品,并在明清路沿线设立专馆,将湘南学联的文创产品和珠晖的土特产合并售卖,盘活莫林风尚酒店资源,确保游客“游在粤汉,食在粤汉,购在粤汉,宿在粤汉”。三是聚焦文化。突出“红色”和“清廉”文化,打造湘南学联红色教育基地和湘江东路“退省庵”“清代民居”清廉文化走廊,让衡阳人学习“红色文化”、体验“清廉文化”、感受“江东文化”首选粤汉、 记住粤汉、留恋粤汉。
三、奋力打造“善治粤汉”。一是驰而不息推动“三化”治理。大力实践党建引领“一核五入”里巷工作法,依托辖区底子实、大局稳的基础,在全面巩固安居里、经济适用房、叉车厂家属区小区“三化”治理的基础上,紧扣小区物业这一抓手,举全街之力推动向荣里小区、盐业公司家属区等小区“三化”基层治理模式,进一步拉近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形成“指挥部牵头抓,6个步骤规范推,党员参与管”的粤汉模式。二是稳中有进推动综治维稳。大力推动“平安粤汉”建设,进一步推动综治民调、全民禁毒、矛盾化解,力争辖区无越级访,无非访,无群访。三是真抓实干推动安全生产。坚持底线思维,实践“五全一常态”机制,加强排查和整治力度,重点关注房屋安全、飞线充电、燃气安全、消防安全、道路交通安全等领域,牢牢守住安全生产、防溺水等底线底板,确保辖区平安祥和。四是全力以赴推动文明创建。坚持以文明创建为总揽,大力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到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不断提高辖区居民文化素质素养,打造“人、财、物”高效治理的“善治粤汉”。
四、奋力打造“幸福粤汉”。一是强化城市建管,改善环境面貌。继续抓好向荣里、粤汉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全力配合做好2023机场部队家属区旧改工作,加大背街小巷投入,对路灯、盖板、落水管等设施进行改造升级,确保居民居住环境不断得到改善。二是做实社会事务,改善民生服务。落实落细民政、就业等居民生活保障政策,强化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加大困难群体帮扶力度,确保辖区居民生活服务得到保障;三是守住健康底线,提高生活质量。稳健推动防疫转段,坚持“保健康、防重症”策略,深刻总结“10.3”“11.26”疫情防控经验,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作用,保障好居民特别是困难群体健康,确保辖区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增强。
总之,2023年,粤汉将牢牢把握“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总基调,坚决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围绕“四个粤汉”(活力粤汉、文旅粤汉、善治粤汉、幸福粤汉)目标,坚持严字当头,实处着力,主动地抓,默默地干,奋力推动各项事业实现新跨“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