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晖区东阳渡街道2023年度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报告

              
【字体:

今年以来,东阳渡街道始终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根本遵循,强化法治引领,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全力打造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法治政府。2022年,东阳渡司法所获评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全省司法行政系统仅此一家2023年东阳渡街道荣获第二批湖南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街道,为全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强法治保障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法治思维推进依法行政。全街上下牢固树“抓法治就是抓发展、抓稳定、抓民生”的法治思维,切实增强依法行政意识,强化执法规范化建设。一是强学习,提升法治意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街道理论学习集体学习重点内容,结合理论中心组学习、“微党课”“屋场恳谈会”“六进社区”等活动,深入宣传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2023年以来,共组织集体学法5次,对机关干部、中小学生、外来务工人员、村(居)民、企业员工等群体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受教面达数万人次。每年组织行政执法人员参加法律培训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法律素养和依法行政意识。目前,街道有5人考取行政执法证,其中2人考取律师资格证。二是明权责,健全法治体系。明确责任人权责清单,加强对法治建设的组织领导,将街道中心工作和法治建设同谋划、同部署、同推进。规范制定公布本级行政审批服务事项,涵盖民政、卫健等全部类别,为群众办事提供便利。发挥法律顾问作用,为各村(社区)提供法律咨询及法律援助,最大限度防范化解法律风险。目前,在辖区设立人民调解委员会16个,聘请法律顾问7名,其中重点项目法律顾问2名。三是建制度,坚持依法行政。坚决落实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进一步明确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的范围、程序、方式和时限。严格落实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对行政执法过程进行跟踪记录、实时留痕,实施全过程可视化记录,提高行政执法的公开性、透明性。推进“互联网+”制度建设,推动“一件事一次办”,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路,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二、强化法治环境护航项目建设。持续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质效,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治保障。一是强化法治保障引项目。充分听取企业和行业协会的意见,进一步完善惠企服务机制,切实减轻市场主体负担。强化项目服务保障,出台《东阳渡街道抓项目促发展考核激励办法》,建立健全重大项目要素协调保障机制和部门协调服务机制,开通重大项目用地审批绿色通道,为重大项目保驾护航。近年来,街道成功引进了眼镜小镇、国际物流港、蘑菇小镇、大湘南铁路物流园、白沙绿岛产业园等一大批大项目、好项目。二是实行精准服务推项目。统筹整合法律服务资源,积极打造集人民调解、法治宣传、公证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一站式”便民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提供接待现场来访、解答法律咨询等服务。优化涉企公证服务,设置绿色通道,提供“一对一”服务,做到当日受理、及时办理、快速出证。引导公证机构发挥公证职能优势,为企业提供精准高效的公证服务和法律保障,加速公证法律服务“惠企便民”。三是防范法律风险稳项目。积极开展志愿律师进企业等活动,为重点企业开展“订单式”法治体检。引导法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帮助企业有效防范法律风险,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设立诉前人民调解委员会最大限度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今年来,共有7家法律服务机构与13个企业结对,为中核272铀业等企业化解矛盾纠纷30余起。四是推行柔性执法促项目。完善执法方式,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刚性手段与柔性手段并用,保障项目业主合法权益,提升行政执法满意度。建立定期会商、信息共享、联合执法等机制,着重解决执法部门推行“三项制度”进展不平衡、力度深度不统一等问题,打造服务型、阳光型法治政府。街道累计运用非强制手段办理执法案件26件,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宽容的执法环境。

三、实行法治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扎实开展“乡村振兴、法治同行”活动,为乡村振兴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一是普法宣传进乡村。开设“村居法律课堂”,运用鲜活案例、生动故事,向村民宣传宪法、民法典、禁毒法等法律法规,引导村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及管理规约,依法依规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加强法治文化建设,累计建成法治广场、法治长廊、法治宣传栏50余个,实现乡村普法阵地全覆盖。二是法律服务进乡村。推行“一村(居)一法律顾问”,鼓励、引导律师和律师工作者参与乡村法律服务,宣传法律知识,提供法律咨询服务,疏导村民情绪,指导村民依法维权。扩大法律援助覆盖面,将公共法律服务热线普及到田间地头、千家万户,积极为农村留守老人、妇女儿童等群体提供法律援助,并开展法律援助工作人员、律师、志愿者“公益普法三人行”活动,畅通法律援助绿色通道。目前,共有7名法律顾问进驻村(社区),累计办理涉农法律援助案件20余件。三是司法调解进乡村。在村(社区)成立矛盾纠纷调解室,整合街道、派出所、妇联等部门力量,组织村(社区)“两委”、法律工作者、乡贤等共同参与,增强调解力量。近年来,街道共排查涉农矛盾纠纷30余次,调解矛盾纠纷60件,成功化解60件,一大批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四、推行法治方式优化基层治理以平安乡村建设为抓手,依法打击危害农村稳定、破坏农业生产、侵害农民利益的违法行为,建设平安、和谐、法治街道。一是推行“三化”模式。根据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创新推行“社区治理小区化、小区管理物业化、物业管理法治化”的社区治理“三化”模式,实行无形小区有形化、有形小区物业化、物业管理法治化,建立社区党组织领导下的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三方联席会议制度,做到小区事务由社区、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共同决策。二是践行“里巷工作法”。推行以“一会三清、三看三上门、六查六反馈”为主要内容的“里巷工作法”,重点查人员、查事件、查福祉、查疑难、查风险、查灾情,及时掌握小区大事、要事、群众关心的事,分层分类实行立报立办结、日办快结、周内办结、办结公示制,切实解民忧、惠民生。目前,共主动发现问题18个,受理群众诉求32个,已解决问题30个。“里巷工作法”被人民日报和中央电视台报道推介。三是强化平安创建。整合各类安防资源,落实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建立村(社区)安全防范网络。聚焦村(社区)公共安全、社区消防、特殊人员管控等工作,部署高清视频监控、车辆管理、火灾报警等智慧系统,打造安防示范村(社区)。近年来,街道共安装高清视频监控72个。整合综治信息员、“五老”、衡阳群众志愿者等优质资源以及“4050”人员等社区力量和社会力量,组建由物业保安、楼栋长、“衡阳群众”等成员构成的义务巡逻队,防范化解各类安全隐患。四是提升自治水平。推进村规民约建设,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全体村民大会、入户走访等方式,引导群众推进移风易俗经常化、婚丧事务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文化活动常态化。

下一步,东阳渡街道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切实把法治政府示范创建转化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常态化工作,以更大力度、最高标准、更实举措、扎实推动法治政府向纵深发展,着力打造成服务型、阳光型法治东阳。